兩岸記者走進大美青海

兩岸記者走進大美青海

 

年寶玉則風光。 (網絡圖片)

 

從西寧出發,近3000公里的行程,途經青海7市州、17縣……6月20日至28日,來自兩岸20多家媒體的30多人感受如詩如畫的大美青海,更感動於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民的勤勞堅韌。

 

此次是由全國臺聯組織的2019兩岸記者青海行。6月底,正是湟魚在當地河流中産卵的洄遊季。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河畔,兩岸記者目睹成千上萬的湟魚逆流而上。湍急水流中,它們奮勇躍過一級級臺階。

 

據介紹,上世紀60年代,人們大量捕撈湟魚,湟魚成為瀕危物種。上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省政府封湖育魚,剛察縣政府將沙柳河攔河壩改建成21級臺階,以便它們洄遊。台灣資深媒體人任以芳特別以湟魚為題做了直播。她説,20年前她隨家人到青海,對湟魚有很深的印象。“他們和我講,湟魚每年才長一兩,長大很不容易。當時我覺得生長那麼慢,如果再吃它,説不定有一天就滅絕了。沒想到,這次聽説當地政府禁止捕撈,當地藏民也自發保護。政府為輔助湟魚平順産卵、繁衍子孫,還修建了層層漁梯。我很感動。”

 

果洛藏族自治州。年寶玉則意為“勇武的松耳石峰”,海拔5300多米,常年積雪。雪山之下,兩岸記者造訪的仙女湖湖水澄澈如鏡,6月,滿山坡的格桑花將草原點染得一片金黃,美如仙境。

 

鏡頭前,50歲的尼瑪介紹,作為久治縣1300多名護林員中的一員,他每天早上放完羊,就到自己負責的區域清理白色垃圾,巡視草場,禁止私自採挖。

 

“木棧道都拆掉了,以前向湖中拋撒供品的宗教祈福儀式也停止了。”左擁軍説。他是久治縣索乎日麻鄉黨委書記,也是仙女湖的“湖長”。

 

久治縣副縣長扎旦説,2018年4月年保玉則景區關停,併為每塊土地、湖泊設立了生態保護員,動員全縣力量,“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

 

同樣在黃河源頭,鄂陵湖和扎陵湖清澈如玉。台灣亞太新聞網記者梁昭玉感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當地政府願意犧牲旅遊業産值,永續保存生態環境資源,此舉令人感動,“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啊。”

 

兩岸記者的最後一站是玉樹藏族自治州。2010年玉樹遭遇7.1級強震,然而,從海拔3700米的當代山頂俯瞰玉樹,扎曲河、巴曲河交錯間,是一座錯落有致、生機勃勃的城市。

 

台灣TVBS電視臺記者陳相如表示,看到這些五顏六色的藏式房屋,想到在高原運送物資之艱難,玉樹能如此快速地重建整個城市非常不容易。她表示:“和當地人深聊,發現他們和我們這些沒有經過大地震大災難的人,對於生死的態度有很多不同。他們更珍惜當下,對於山水天地充滿尊敬,這讓我很是敬佩。”

 

在抗震救災紀念館,年輕的中新社記者王捷先看到震前震後的圖片後説:“今天的玉樹更加整潔,房屋抗震標準也明顯提高。”他深深地記住一句話:“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痛苦也是希望。”“多難興邦,美麗的新玉樹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見證。”

 

走過1/3的青海,梁昭玉一路都在拍、都在看。細心的她發現:“高速路四通八達,ETC很普及,地方基礎建設也都非常完善。而且,很多地方在‘種電’,我看到很多太陽能發電面板……相信不出三五年,青海一定有更多讓人刮目相看的新風貌。”(孫立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