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培中心“令我印象深刻”——訪白俄羅斯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副代表皮薩勒維奇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7-10 09:40:27 | 來源: 新華網 |
幾個月前參觀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時,那裏的現代化設施和專業熟練的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白俄羅斯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副代表皮薩勒維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他批駁了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客故意抹黑教培中心的做法,強調“多辦一所學校,就可少建一座監獄”。
應中國外交部邀請,皮薩勒維奇今年2月曾和其他7個國家的高級外交官一起訪問新疆,其間訪問了喀什、和田兩地的教培中心。皮薩勒維奇説,部分西方媒體和政客不顧事實,將教培中心稱為“集中營”,“用這些悲傷的詞彙描述新疆實際上是出於政治目的的抹黑”。
皮薩勒維奇説,這些教培中心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大學或學院。參觀期間,他和教培中心的學員打了20分鐘乒乓球,當時的氣氛“自由、輕鬆、友好”。
談到新疆教培中心,他引用法國作家雨果的名言“多辦一所學校,就可少建一座監獄”。如果沒有這些教培中心,那些犯了輕罪的年輕人就很可能入獄,他説:“我想知道西方那些批評者會不會對這樣的結局感到高興?”
在喀什的教培中心,一名年輕女學員告訴皮薩勒維奇,她此前受極端分子蠱惑,違犯了法律,自願來到教培中心後,她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在和當地官員的座談中皮薩勒維奇得知,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政府為受極端主義思想影響並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人員提供一個轉變思想與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法律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平臺,這個平臺就是教培中心。
皮薩勒維奇説,這一做法與他研究推廣多年的“人生培養”計劃不謀而合,是這一理念最好的實踐範例。
據介紹,“人生培養”理念最早由美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其核心內容是在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通過在心理、社交和人生觀方面的培訓,讓有吸毒等不良經歷的年輕人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幫助他們成長為社區和社會中守法和更具正能量的成員。如今,這一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
皮薩勒維奇認為,新疆教培中心和“人生培養”計劃都旨在教育年輕人識別對錯,從而抵制不良誘惑和煽動,將消極的“同伴壓力”轉變為積極的同伴影響。“我相信我在喀什教培中心碰到的那名女孩就是這種轉變的一個見證。新疆的教培中心將為更多人帶來希望。”(新華社日內瓦電 記者聶曉陽)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