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好中國經濟治理的清醒與底氣

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這樣的形勢研判和行動決斷,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治理的清醒與底氣。海外分析人士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認識到經濟發展的風險挑戰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表明中國決策層洞悉大勢,保持清醒頭腦。

 

澳大利亞知名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中國經濟的外部挑戰包括而不限于如下方面:世界經濟整體增長預期不佳;美聯儲等西方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可能帶來的金融波動;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等。

 

面對這樣的挑戰,中國經濟表現出了巨大的韌性。

 

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説,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率達到6.3%,是了不起的成績。多家國際機構均下調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中國經濟保持穩中有進態勢,給世界注入了強心劑。

 

在經濟發展策略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對外開放,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進一步彰顯了中國以開放促發展的決心。這必將有效提升中國經濟的韌性和魅力,拓展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無窮騰挪空間。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2萬家,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2%。上半年,國內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4.3%,佔比達28.8%,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大增71.1%。分析人士指出,在外商準入負面清單不斷縮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之際,外資在新部門的高投入有利於提高中國經濟的抗風險韌性。

 

中國經濟的抗風險韌性,與巨大的市場潛能密切相關。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讓外界對中國市場懷有更大期許。

 

澳大利亞AMP資本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沙恩·奧利弗在這方面深有同感。奧利弗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取得長足發展,已減少對投資、出口的過度依賴,更加注重內需市場,這種轉變使得中國經濟面對貿易摩擦時更具韌性。

 

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近期公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的16個季度中,有11個季度中國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超過60%。無獨有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佈報告説,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已從2007年的約10%大幅降至2018年的0.4%,表明中國經濟增長不再依賴出口拉動,而轉向內需驅動。

 

儘管取得了不俗成就,中央政治局會議仍指出要“善於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郭生祥認為,這表明決策層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仍寄託于改革刀刃向內、攻堅克難;維繫于開放銳意創新、走深落實;取決於管好有形之手、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銳意改革,擴大開放,是中國經濟經受考驗與風險的最大底氣,”他説。

 

蘇爾約諾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過了單純追求增速的發展階段,進入重視經濟增長品質的更高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前景光明,具有強大吸引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期待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新華社電 參與記者:傅雲威、梁輝、陳宇、郭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