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中國人應有“必須統一、必然統一”的共同信念

7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佈消息,暫停了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並明確説明原因是“鋻於當前兩岸關係”。蔡英文當局上臺3年多,始終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而且還積極推動“台獨”活動,肆無忌憚“親美反中”,公開叫囂“去中國化”,挑撥兩岸對立,“修法”阻撓兩岸民眾交流,編造所謂“紅色媒體”,挑釁舉措不斷,嚴重動搖了兩岸關係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就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兩岸中國人要凝聚“血濃于水、親望親好”的共同體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1684年清政府置福建省台灣府,1885年台灣成為清政府第20個行省。1895年清政府甲午戰爭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1945年抗戰勝利,中國政府重新恢復了台灣省的行政管理機構,結束了50年的分隔。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民黨退據台灣,加之後來種種歷史原因,才有至今尚未解決的台灣問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撐和強大動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同胞要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凝聚“血濃于水、親望親好”的共同體認。

 

兩岸中國人要秉持“必須統一、必然統一”的共同信念。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海峽兩岸是骨肉天親,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在過去70年的時間裏,無論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始終沒有忘記國家統一的偉大使命。新時代,台灣同胞工作、生活乃至定居的腳步已經遍及祖國大陸的角角落落,與此同時,眾多大陸同胞奔赴台灣觀光旅遊、求學深造乃至生活定居,兩岸融合交流程度不斷加深。撫昔追今,一個結論分外鮮明: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有前途,台灣同胞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福祉。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裏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裏人商量著辦。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同胞要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以雙贏取代零和,深刻認識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堅決秉持“必須統一、必然統一”的共同信念,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臺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一願景。

 

兩岸中國人要肩負“同心築夢,民族復興”的共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當下,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時刻,是和平崛起的關鍵時間節點,必須加快兩岸統一步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兩岸中國人要順應歷史大勢,肩負“同心築夢,民族復興”的共同擔當,終結因民族弱亂而産生的台灣問題,攜手同心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作者:侯寓棟,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