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談:把中國的商貿“朋友圈”擴大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8-13 10:26:1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國企業利用國際會展,與世界各國夥伴做生意;國外企業也利用展銷機會,向中國推介産品和服務。會展已成為中國“買全球”“賣全球”的開放平臺
在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歷程中,會展無疑是開放之窗。在各種類型的博覽會、展銷會和商務論壇的作用下,中國開放之門越開越大,對外貿易快速發展,與中國做生意的夥伴越來越多。
1957年開始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成為中國外貿發展的晴雨錶和風向標,是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誌。60多年來,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展銷會、博覽會、商務與投資洽談會等,中國與世界貿易往來愈加廣泛密切,也對外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這些會展平臺不僅成為中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優質平臺,也是國外商品走進中國的重要渠道。
今天的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貨物貿易世界第一的位置,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30萬億元,成為全球13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市場、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其中,很多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國際會展平臺,積極與世界各國夥伴做生意,推動“中國製造”走向全球各個角落,許多外國企業也利用展銷會的機緣,向中國的採購商推介産品和服務。可以説,這些會展平臺已推動中國形成“買全球”“賣全球”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當前,中國正持續推進全方位高水準開放,實施更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各地舉辦的各類會展主動對接國家發展需要和開放政策舉措,以適應更大範圍、更高標準開放條件下的經濟發展要求,加快從出口貿易單一功能平臺向進出口平衡、産品推介、投資洽談、行業交流、信息發佈等綜合功能平臺轉變。國際性會展日益增多並多樣化,其層次層級和專業水準持續提升也體現出中國新時代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並呈現出與時俱進的多元化、專業化、網絡化等特點。
一是由出口導向轉為進出口並重。隨著中國經濟開放度越來越大,國際貿易收支日趨平衡。過去主要舉辦出口商品交易會逐步轉向舉辦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如最早以出口商品為主的廣交會自2007年4月第101屆起,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去年起,中國開始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二是由綜合交易擴展到專業多樣。隨著中國對外貿易夥伴越來越廣泛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過去以商品綜合交易為主的博覽會逐漸轉變為分地域、分行業以及分交易類型的展銷會。例如,除了廣交會這樣的綜合性交易平臺,還有中國—阿拉伯國家、中國—東北亞、中非經貿、中國東盟等分地域的專業型博覽會,讓中外生意夥伴更聚焦細分領域和專業市場,開展針對性磋商交易。
三是由現場展幕拓展到網絡平臺。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會展呈現出網絡化、智慧化的特點,為打造“永不落幕”的各類博覽會提供便利。以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平臺的涌現,使得會展業由現場有限的展位拓展到無限的空間,讓更多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會展平臺接觸到全球市場,也讓更多新産品或新技術更便捷快速地展現給消費者,從而使會展平臺成為驅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中國致力於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為此出臺了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擴大進出口貿易,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允許更多領域實行獨資運營。這些舉措,意味著中國堅持全方位開放,推進開放走深走實,不斷適應外需形勢變化、經濟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的市場規則體系。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利用好“會展”的窗口作用,促進內外貿市場一體化發展,讓更多的市場主體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不斷拉大中國生意的“朋友圈”直徑。
(作者劉向東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相關新聞
- 2019-08-13“電視的未來”來了
- 2019-08-13金融機構動起來,“嘗鮮”自貿區新片區政策紅利
- 2019-08-13“5G礦車”投入運行 煤礦生産實現無盲區監控
- 2019-08-13中國太陽能發電已比電網供電便宜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