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喀麥隆農家菜答謝中國醫生

用喀麥隆農家菜答謝中國醫生

8月3日,在喀麥隆南部的恩加特-巴納村,當地村民接受醫療檢查。新華社發(讓·皮埃爾·科普索攝)

 

63歲的喀麥隆農婦朱利安娜生活在該國南部的恩加特-巴納村。常年的勞作使她疾病纏身,白天干農活,晚上渾身酸痛睡不著,但卻沒錢醫治。

 

不久前,老村長克裏斯托弗告訴朱利安娜,中國第19批援喀麥隆醫療隊要來村裏義診。老村長多年前也病得無法動彈,就是被下鄉的中國醫療隊治好的。

 

朱利安娜願意等。8月的一天,她扎上新洗的頭巾,充滿期待地來到臨時醫院,和從五里八鄉趕來的患者一起排隊等待中國醫生。

 

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眼科、口腔、針灸、超聲、理療、心電圖……“能到的隊員全到了,能搬來的器械也全都搬來了。”中國第19批援喀麥隆醫療隊總隊長劉曉娟説。

 

用喀麥隆農家菜答謝中國醫生

8月3日,在喀麥隆南部的恩加特-巴納村,村民朱利安娜(左一)領取中國醫療隊提供的藥品。新華社發(讓·皮埃爾·科普索攝)

 

首次援非的針灸醫生楊玉雲帶來自己專門準備的艾條。“當地人非常認可針灸,艾灸對特定病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問診後,朱利安娜拿著中國醫生剛開出的處方領取援助藥品。根據當地情況,臨時藥房備齊了治療瘧疾、傷寒、風濕等疾病的藥品。鄉間濕氣重,不少村民受親朋好友託付,多帶幾瓶紅花油回家。

 

義診持續到下午3點多,醫療隊接診了近百名患者。

 

用喀麥隆農家菜答謝中國醫生

8月7日,在喀麥隆南部的恩加特-巴納村,接受中國醫療隊義診後康復的村民朱利安娜面帶微笑。新華社發(讓·皮埃爾·科普索攝)

 

最後一名村民取過藥,醫療隊員打掃乾淨場地,把醫療垃圾封好,準備帶回駐地處理。從早上到下午,忙碌的醫療隊員們還沒顧得上吃飯。

 

臨行前,村民給醫療隊員端上剛做好的木薯葉燉菜,裏面還有煮熟的玉米,這是為了答謝中國醫生特意做的“豪華版”非洲農家菜。

 

和村民一起吃過農家飯後,中國醫生們載著幾名搭順風車的村民離開恩加特-巴納村,車身上滿是紅土。

 

義診後的一天,朱利安娜在院子裏用石頭和刀取芒果核裏的果仁,預備做一種蘸醬。“中國醫生的藥很管用,以前取芒果仁時總感到胳膊疼,現在終於能多幹些活,睡個好覺了。”朱利安娜説。(新華社雅溫得電 記者喬本孝 張意夢)

 

用喀麥隆農家菜答謝中國醫生

8月3日,在喀麥隆南部的恩加特-巴納村,中國醫療隊隊員和村民一起享用木薯葉燉菜。這是村民們為了答謝中國醫生特意做的“豪華版”非洲農家菜。新華社發(讓·皮埃爾·科普索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