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錢遜逝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8-23 16:52:57 | 來源: 北京晚報 |
資料圖
著名國學大師錢穆之子、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錢遜先生,于昨天淩晨病逝,享年85歲。記者從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獲悉,錢遜先生的告別儀式將於下週一上午8時在八寶山殯儀館文德廳舉行。
“錢遜老師為代表的這一代學者是清華文科的靈魂,在他的努力和推動下,清華的文科逐漸壯大成長,有了如今的成就與光亮。”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與錢先生相識已有30餘年,昨天聽聞錢先生逝世的消息,劉曉峰一夜未眠,拿出錢先生所贈的《論語讀本》反復細讀,回憶起與老師相處的點滴過往,深感惋惜,“1986年,我碩士畢業來京覓職,是錢先生在清華大學工會的小平房裏接待我,那是我幾十年清華教書工作的起點,當時錢先生明亮的目光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待到我之後進入清華正式工作時,清華的文科正在錢先生的努力下一點點成長起來,他在清華文科的恢復上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以他獨到的學術視野,調動很多學者進到清華來,推動一個個研究項目成立……”劉曉峰回憶道,雖然當時自己只有23歲,但是在錢先生的帶領下,當時的清華文科給了他和同輩的年輕學者們無限信心和期望。“我出國留學十年,錢老師一直熱心關注我的成長,他做了很多事情讓我覺得很溫暖:每年過節,錢老師的明信片都會準時準點寄到,我在國外寫的很多論文錢老師也都給予指導。錢老師對我和同學們寄予厚望,希望我們從國外回來繼續推動清華文科的發展。”
今年春節前夕,劉曉峰照例去探望錢先生,“錢老師愛人去世以後,他便一個人生活,他的身子骨很清瘦,但目光仍像小孩子一樣亮。”當天,錢先生和劉曉峰再次談到自己一生思想的轉換,“老人家仍持之以恒地研究著《論語》,研究著儒家傳統文化,他踏踏實實地、一章一句地為我們解讀,他的這種平實的態度深深感動著我。”
連結 不遺餘力傳播國學
錢遜生於1933年10月,籍貫江蘇無錫。1952年至1953年先後畢業于清華大學歷史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1953年至1981年先後在清華大學馬列主義基礎教研組、哲學教研組任教。1982年後轉攻中國思想史。歷任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此後在諸多學術機構工作,擔任過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等職。
錢遜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國學大師錢穆之子,他本人亦以推行國學、講誦《論語》聞名於世。據了解,錢遜祖籍無錫,但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蘇州度過的。在蘇州的時候,錢遜接受了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9年,16歲的錢遜高中畢業,他拒絕了父親去香港學習的邀請,考入清華,北上求學,父子一別就是31年。錢穆在上世紀60年代著有《論語新解》,錢遜則把自己對《論語》的研究寫成《論語淺解》一書,並不斷修訂完善。通過自己的精心研究,錢遜認為《論語》是教人修身做人的書,他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論語》的思想核心。”在他看來,修身不只為自己,還要使別人也能夠得到安樂,更進一步還要使百姓都能過得好。
在錢遜眼中,《論語》是傳統文化的根基,不但影響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還塑造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情感。他認為,提高中國人的精神,需要做的有很多,但毫無疑問的是,離不開國學,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他不遺餘力地提倡重讀經典、重讀《論語》。著有著作《論語淺解》、《先秦儒學》、《中國古代人生哲學》、《中國傳統道德》(全書副主編,《理論卷》主編)、《推陳出新——傳統文化在現代的發展》《平天下——論語的處世智慧》及論文若干篇。(記者 李祺瑤)北京晚報訊
相關新聞
- 2019-04-24世界讀書日:小學生國學“咏春”
- 2018-08-16上海書展首設“國學館”
- 2018-07-10德媒稱全球貿易秩序正在瓦解:歐洲應向中國學習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