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甘肅之行點亮富民興隴新“色彩”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8-26 09:56:50 | 來源: 央視網 |
8月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同村民親切交談。
“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無論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他心裏總是裝著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著想,為人民群眾辦事。
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沿河西走廊自西向東,行程1000多公里,先後來到敦煌、嘉峪關、張掖、武威、蘭州考察調研併發表重要講話。
他和人民群眾一起參觀名勝古跡,也拿起開溝犁,開沙溝、鏟黃沙,參加治沙勞動;他走進村民家裏和百姓聊天,也在路邊和休閒的人民群眾親切交流;他勉勵踏實努力的學生多學技能,也稱讚接續奮鬥的治沙人精神可嘉;他要求傳承甘肅的紅色資源,也強調保護甘肅的生態環境……
這裡有厚重的金色,奮鬥的紅色,希望的藍色,健康的綠色……幸福的色彩渲染著富民興隴新生活。
厚重的金色
8月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調研時,向正在參觀的遊客親切招手致意。
甘肅的金色,是文化的顏色。
這裡既有鳴沙山積澱了一千多年的風沙,也有莫高窟閃耀了千年的壁畫。既有“天下第一雄關”橫絕大漠、連陲鎖鑰的“昨日”記憶,也有絲綢古道駝鈴清脆、羌笛悠揚的歷史回音。
敦煌,這個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正是習近平此次甘肅之行的第一站。
走進莫高窟,習近平親切地向遊客招手致意,並與大家握手問好。他鼓勵孩子要多長見識,也叮囑大家要愛護文物。習近平細細察看歷史悠久的彩塑、壁畫,要求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準,將這一世界文化遺産代代相傳。
來到“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習近平登上關城,察看關隘、建築佈局和山川形勢,聽取長城文物遺産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弘揚情況介紹。習近平不僅關心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還要求挖掘蘊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
奮鬥的紅色
8月20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向西路軍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甘肅的紅色,是革命的顏色。
“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這樣講述甘肅。
80多年前,西路軍西渡黃河,開始了腥風血雨、悲壯無畏的西征歷程。浴血征途上,他們經歷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戰鬥,幾乎全軍覆沒。兩萬餘人的部隊最後僅剩四百餘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為千里祁連山、古老的河西走廊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讓人嘆息的悲壯故事。
來到甘肅張掖市高臺縣,習近平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
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了甘肅,鑄就了新中國。習近平強調,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近年來,高臺縣依託西路軍紅色歷史資源,持續講好紅軍故事,“紅色”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底色”。
希望的藍色
8月20日下午,習近平在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現代製造技術實訓室,觀看職業技能實訓,同師生親切交流。
甘肅的藍色,是希望的顏色。
在甘肅張掖市山丹縣,有一座富有故事、頗有淵源的學校——山丹培黎學校。
山丹培黎學校由新西蘭籍國際友人路易·艾黎1942年創辦于陜西,後遷至甘肅,校名“培黎”取自“為中國的黎明培育新人”。秉持著“手腦並用、創造分析”的教育理念,培黎學校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技術人才。
習近平專程來到這裡考察。教學樓裏,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學生進行技能實訓,習近平一邊觀看,一邊同師生親切交流。他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做強實體經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習近平十分重視青年工作,常常鼓勵青年追求夢想、努力奮鬥。在山丹培黎學校,他勉勵同學們專心學習,掌握更多實用技能,努力成為對國家有用、為國家所需的人才。一句“我支持你們”,寄託無限厚望。
健康的綠色
8月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實地了解“草方格壓沙”作業。
甘肅的綠色,是健康的顏色。
對於甘肅來説,生態環境保護是一件大事。“構築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給予重任。
此次甘肅之行,習近平來到山丹馬場,聽取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彙報;走進八步沙林場,聽取防沙治沙整體情況彙報;前往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聽取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並沿路察看黃河兩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
如今的山丹馬場,佔地約329萬畝,有188余萬畝草原、80余萬畝林地、46余萬畝耕地。一眼望去,近處水草豐茂,遠處群山連綿。在以祁連山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科學管理下,當地發展了種植業、特色養殖業、高原食品加工業、生態旅遊業等,走上了綠色發展道路。
八步沙林場也一改上世紀80年代茫茫荒漠、黃沙漫天的景象。38年來歷經三代人,八步沙林場樹苗一棵棵種起,荒漠一步步退去,同時還種植經濟作物、發展養殖業。這群被習近平稱讚的“當代愚公”,摸索出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國家、民族發展大計,也是百姓健康生活的保證。在甘肅蘭州市街頭,習近平親切地和當地群眾説:“金盃銀盃不如群眾口碑,群眾説好才是真的好。”
8月21日上午,習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家,同李應川一家拉家常。
綠色、紅色、金色、藍色,繪就了甘肅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回望甘肅,看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一排排整齊的住房前院後屋,一條條整潔的街道平整通暢。
那日,習近平走進村民家中,和當地百姓拉家常,告訴他們——
“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親們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展産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相關新聞
- 2019-08-21習近平: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徵
- 2019-08-21習近平考察山丹培黎學校和山丹馬場
- 2019-08-20習近平在甘肅考察調研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