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添兩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9-05 09:33:35 | 來源: 新華社 |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內蒙古河套灌區與江西千金陂灌溉工程4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0屆執理會全體會議上,成功入選2019年度(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
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到19處,成為擁有遺産工程類型最豐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佈範圍最廣泛的國家。
河套灌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有2000多年的引黃灌溉歷史,灌溉面積達1020萬畝,是黃河多沙河流引水灌溉的典範,也是全國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
千金陂灌溉工程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撫河干流上,是一個有著1200多年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長江中游典型的具有灌溉、水運、排澇、防洪等多方面功能的大型圍區水利工程。
此次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的,還有伊朗、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斯裡蘭卡、美國等6個國家的17處工程。
國際灌排委員會成立於1950年,是以國際灌溉、排水及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應用推廣為宗旨的專業類國際組織,成員包括74個國家和地區委員會,覆蓋了全球95%的灌溉面積。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是專業型世界遺産,由國際灌排委員會于2014年設立,旨在保護、挖掘和推廣具有歷史價值的可持續灌溉工程及其科學經驗,每年申報評選公佈一批。在已公佈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中,全球有91處古代灌溉工程被收錄,我國都江堰、靈渠等19處灌溉工程名列其中。
國際灌排委員會榮譽主席、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高佔義表示,中國是灌溉大國,也是灌溉古國。灌溉工程遺産不僅是工程效益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呈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科學與技術精神,為人們生動再現過去的歷史。
業內專家指出,延續至今的灌溉工程遺産是生態水利工程的經典範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申報與可持續保護利用為契機,深入挖掘並向世界展現中國灌溉歷史文化,研究總結其科學技術、文化價值及管理經驗,對助推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記者劉詩平)
相關新聞
- 2019-09-04中國再添兩處世界級遺産 河套灌區、千金陂申遺成功
- 2018-08-22“藎忱渠”獲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喜添世界名片
- 2015-02-04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2016年難竣工 時間需評估
新聞推薦
-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2024-11-06
- 兩岸青年:互學互鑒 相交相知2024-11-06
- “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69名港澳臺“小葉子”組團上崗!2024-11-06
- 珠海航展即將開幕,台灣島內高度關注2024-11-06
- 中新網評:《中國人》擊碎了他們的“玻璃心”2024-11-06
- 明代畫家唐寅“琴士圖”亮相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