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飛速發展 制度是最大優勢——臺胞看大陸發展70年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9-09 10:48:51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0月23日,來福建福州創業的台灣青年李儒欽(右二)在福州市台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索佳藝”眾創空間與兩岸青年交流。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1989年,我在上海外灘看向陸家嘴方向,只見到一片荒煙蔓草。1995年,我擔任台北市議員時參訪浦東,看到陸家嘴是一個大工地。”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等到1999年再次從外灘看向陸家嘴,感覺就像是在美國紐約從哈德遜河對岸遙望曼哈頓。現在,陸家嘴更是一副國際大都市、世界金融中心的派頭。”
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起起伏伏,從不相往來到交流日密,臺胞因各自經歷的不同,對大陸的了解也各不相同。但從台灣看大陸,有一點是幾乎所有人都無法忽略的,那就是大陸70年來發展日新月異,變化翻天覆地,一如陸家嘴的風景變遷。
進步和變化超乎想像
從1949年兩岸分隔到1987年臺當局宣佈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之前,兩岸近40年處於隔絕狀態,台灣同胞對大陸的了解僅限于書本內容、老一輩的記憶和臺當局的政治宣傳。而當台灣同胞親身踏足大陸,眼前這片熱土跟文字、話語中的大陸便交疊出全新的印象。
“小時候,雖然我和家人都沒去過大陸,但上學時老師都要求把大陸的歷史、地理情況背到爛熟於心,畢竟我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説,“長大後來大陸的機會變多,我在這裡飽覽了秀美山河,也見證了大陸日漸繁榮昌盛。從2004年到現在,每到一次大陸我就要感慨一次,怎麼變化這麼大,進步得那麼多,真是不可思議。”
1989年,上海元祖食品公司創始人張秀琬和同學赴大陸旅行,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她發現“這市場實在太大,物資不多,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卻深。”“大陸這塊地方,一定要去!”這個判斷,催生了後來的元祖。而對自己在大陸生活工作近30年的經歷,張秀琬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開著一艘小小快艇,在大風大浪中被颶風推著往前跑”。
“來大陸之前,我以為大陸比較封閉、落後,沒想到來了之後很受震撼。”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大二的臺生陳韋廷告訴記者,大陸的發展進步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很多領域都在進步提升。“例如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道德觀念的宣傳推廣,都很有成效。大陸學生也不是台灣媒體所説的‘書獃子’,而是注重全面發展,在社團活動、課外實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專長。”
“中國速度”從何而來
上世紀70年代,台灣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號稱“錢淹腳目”,而大陸還沒實行改革開放,經濟“一窮二白”。但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台灣經濟動能逐步衰減,2000年後更是陷入停滯,“萬物皆漲而薪資不漲”。大陸卻展現了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快速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岸發展速度的落差,台灣同胞看在眼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也形成了各自的獨到見解。
“從1949年至今,大陸為什麼可以實現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我認為最大的優勢就是制度。”黃智賢説,大陸在探索發展的過程中選擇了適合國情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十幾億大陸同胞擺脫了饑餓和貧窮,正邁向全面小康。
“大陸有巨大的人口規模和五千年文化的底蘊,只要制度安排和發展路線正確,就能夠激發強大的發展動能。”龐建國認為,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潛藏的動能得以涌現,從而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30年來,在意識形態的作祟下,臺當局刻意讓台灣疏離大陸,結果讓自身格局越來越小,失去了發展機遇。”對比大陸的欣欣向榮,黃智賢説,台灣的發展正在停滯。除了“台獨”思維,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也在暴露弊端,影響台灣發展。
首鋼基金創業公社港澳臺總經理鄭博宇表示,大陸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原因在於制度與國情能夠相適應,政府效率高,社會有序充滿活力,能夠在統一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台灣的民主已經淪為民粹,進而讓台灣出現‘經濟失調、社會失序、政治失靈、政府失能’的情況。顯然,台灣的制度和社會發展並不匹配。”鄭博宇告訴記者。
天地廣闊任遨遊
從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批臺商取道香港輾轉來大陸投資,到今天數百萬台胞在大陸生活、工作、求學,大陸對台灣同胞來説,意味著廣闊的舞臺、希望的熱土。
20世紀90年代初,張秀琬帶著元祖品牌來到上海,她從一家小門店做起。如今,元祖在大陸已有近600家門店,並於2016年在A股上市,業務還擴展到大型兒童生活服務設施建設。
和張秀琬一樣的臺商有千千萬萬。幾十年來,臺商投資大陸的版圖迅速擴張,從東南沿海到華中再到西部,形成東莞、昆山、重慶三大臺商投資聚集地,産業佈局緊跟時代步點,從紡織等傳統産業到筆記本電腦製造等準高科技産業,再到本世紀初的半導體、面板製造等高科技産業。
有遠見和膽識的台灣年輕人也在加入這個行列。鄭博宇和他的朋友們搭建了雙創平臺“創業公社——台灣青年創業驛站”,如今進駐的台灣團隊已達70多個,其中趙顧酵素成為首個登上北京大學生創業板的台灣企業,其他團隊于各類創業大賽中表現亮眼。
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學子同樣收穫甚豐。“來大陸讀書一年多,感覺自己的眼界變得更開闊。”陳韋廷表示,求學期間,自己會和不同省份的同學進行交流,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假期裏他也會到各地探訪,身臨其境地感受大陸的豐富與多元。
大陸方面不斷推出新政策,為在大陸生活工作的台灣同胞提供便利,讓臺企和臺胞備感溫暖。越來越多的科技型臺企正享受著與大陸高新企業一樣的獎勵與研發投入的稅額抵扣;越來越多的臺商有機會參與大陸地方政府的採購招標、公共設施建設;越來越多的台灣優秀青年可以享受大陸各地出臺的人才優惠政策,在工資、住房等方面獲得與大陸年輕人同等的待遇。
“領取臺胞居住證至今已過了一年多,這段時間我在網上購買火車票、辦理大陸境內航班值機、銀行開戶等方面享受到很多便利。”談及“同等待遇”在大陸的落實,鄭博宇開心地説,他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的溫暖。(記者 柴逸扉 王平)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9月09日 第 01 版)
相關新聞
- 2019-09-09閩西南五市簽協議“組團”吸引台灣人才
- 2019-09-06兩岸快評:大陸發展列車不等人 少數人不能決定台灣命運
- 2019-09-05“川臺70條”發佈週年 在川臺企臺胞充滿獲得感
- 2019-09-04試點“保函”代替擔保金:“臺車入閩”將更省錢便捷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