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數字經濟的原動力來自哪

深圳作為我國“最互聯網的城市”,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統計顯示,2018年深圳全市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銷售産值達到20144.23億元,同比增長12.2%,佔深圳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産值約60%;據深圳市軟體行業協會初步統計,2018年深圳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總收入超過6200億元。

 

據深圳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深圳數字經濟産業增加值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數字經濟産業實現增加值726.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高於GDP增速0.6個百分點,佔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16.5%。從細分領域看,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應用軟體開發、互聯網遊戲服務、基礎軟體開發領域增加值分別佔比33.4%、16.9%、9.5%、8.9%,增速分別為7.4%、10.9%、72.5%、34.9%,這四大領域對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0%。

 

近年來,深圳市對數字經濟領域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8年,深圳發佈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適用於數字經濟等深圳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今年5月份,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外發佈2020年第一批數字經濟産業扶持計劃申請指南,明確了“數字經濟産業鏈關鍵環節提升扶持項目”“數字經濟産業服務體系扶持項目”兩大支持領域。

 

深圳數字經濟産業發展的原動力來自哪?創新是根本。在深圳,有一組引以為傲的數據: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産生於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這“六個90%”來自於科技重鎮——深圳南山區的總結,這也是深圳創新的精髓所在。

 

得益於技術創新的不斷驅動,深圳數字經濟發展成績斐然,不少企業在5G、智慧城市、AI(人工智能)、智慧可穿戴設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比如,深圳雲天勵飛品牌策劃總監胡思幸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該公司已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雲天“深目”,可為城市提供五位一體(晶片+演算法+數據+應用+服務)解決方案,其首創的“端到雲”技術,建立起了動態人像識別城市級系統,該系統自2015年在深圳龍崗區正式上線以來,已協助公安系統破獲各類案件1萬餘起,找回上百名失蹤兒童和走失老人。

 

近年來,深圳數字經濟在民生政務、生命健康、生態環保等多方面取得成效。值得注意的是,數字政府建設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2018年6月份,深圳市人社局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率先在全國開展應屆畢業生接收“秒批”改革,徹底打破了部門壁壘,將人才引進通道全面打通。今年1月份,深圳正式上線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匯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為市民提供“一屏一賬號”線上服務統一入口,到今年底,將完成95%個人事項、60%法人事項掌上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給深圳數字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需要以更加審慎包容的態度,扶持和監管並重,為數字經濟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如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數字經濟創新載體搭建、加強數字經濟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從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多個重點領域不斷突破與創新,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記者楊陽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