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成為中國增長新引擎

刷臉支付購物機、智慧家居組合、即時成像醫療診斷設備……在5G時代到來之際,週二(22日)在中國浙江烏鎮落下帷幕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前沿技術應用成果,勾勒出數字經濟欣欣向榮的發展面貌。本次會議期間所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指出,去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佔到GDP的34.8%,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並在持續釋放活力。

 

今年是世界互聯網誕生50週年,也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25週年。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技術潮流驅動下,以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為標識的數字經濟已全面滲入中國社會方方面面,深刻影響改變了中國整體的發展面貌和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統計,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同比增長20.9%。

 

首先,中國數字産業化助力信息通信産業迅速發展。它通過信息領域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的整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把技術優勢化作經濟和産業優勢,推動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計算機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內的信息通信産業快速發展。中國在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方面的研發水準已步入全球領先行列。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裏,中國企業佔3個,中國數字經濟産業化的優勢可見一斑。

 

其次,産業數字化持續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動力。産業數字化主要指信息技術與傳統産業的融合,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推動傳統産業獲得新發展,實現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2018年中國産業數字化規模達到24.9萬億元,佔數字經濟總體規模約八成,産業數字化潛力巨大。

 

第三,數字經濟為中國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購規模達到6.39億人次。在網絡購物、共享經濟、互聯網直播等新模式拉動下,去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創造出的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佔全年總就業人數的24.6%。

 

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提升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世界各國都在搶抓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經濟增長動力,提振國際貿易和投資水準。比如,美國先後發佈了《聯邦雲計算戰略》《大數據的研究和發展計劃》等政策文件,德國制定了《數字化戰略2025》,英國發佈了《數字憲章》。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緊緊把握技術變革趨勢,就會在未來的國際數字經濟競爭中陷入被動。再看中國,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加劇、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也面臨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全球份額下滑的挑戰。因此,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旨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促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有助於充分發揮大市場優勢,為提升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市場潛力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也應該注意到,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會推動新老經濟業態交替,擠壓和衝擊個別傳統業態,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結構性失業風險。對於中國而言,要充分發掘數據資源要素潛力,不斷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加速經濟社會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用不斷釋放的新動能推動高品質發展。(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