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3公斤!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公開測産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10-23 09:45:26 | 來源: 新華網 |
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首次公開測産。經測産專家組評定,最終畝産為1046.3公斤。

這是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測産現場(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本次測産由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中國農業科學院、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實施。測産田塊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雲集鎮清竹村,以福建農業科學院謝華安院士領銜的專家測産組還觀摩了位於湖南省湘潭市和長沙市兩處試驗田的另外兩個組合。

工作人員在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測産現場稱重(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21日下午4點,專家測産組對雲集鎮示範的新組合G3-1S/親19進行機械化收割測産,並於22日12點左右公佈了測産結果。第1丘實收面積468.48平方米,實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實收面積711.52平方米,實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標準含水量13.5%折算,分別折合畝産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畝産1046.3公斤。
結合另外兩處未測産的試驗田觀摩結果,專家測産組還認為,這次三個組合均表現出株型優良、莖稈粗壯、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籽粒充實飽滿、不早衰等特點。

10月22日,袁隆平(中)在第三代雜交水稻現場考察與測産專家評議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綜合優勢,可以推動我國的水稻生産向更加優質、高産、綠色和可持續方向發展。

10月22日,袁隆平(右二)與測産專家組考察位於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試驗示範田。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農業專家在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測産現場查看水稻生長情況(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工作人員在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測産現場測量示範田面積(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在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一塊被抽取測産的示範田裏,工作人員進行機械化收割測産(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這是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衡南基地測産現場待收割的水稻(10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相關新聞
- 2019-10-22千年古鎮中的“科幻”圖景——來自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前沿科技新觀察
- 2019-10-21習近平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週年作出重要指示
- 2019-10-21從“經濟+數字”到“經濟×數字”
- 2019-10-21看看!這些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到底有哪些“黑科技”?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