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勉勵香港學生:探索月球必須有熱誠

“月球和地球距離有多遠?”“如何能成為探月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忠22日在香港舉行的一場科學講座上為學生們一一解答。

 

為慶祝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成立一週年,該聯盟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當天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舉行的“嫦娥工程科學家講座”,在場的聽眾是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小學生。

 

這場講座以“月亮的故事”為主題,劉建忠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介紹有關月亮的傳説和神話、月亮撞擊坑的形成、科學家探索月球之路等,與同學們一起揭開月亮的神秘面紗。

 

科學家勉勵香港學生:探索月球必須有熱誠

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忠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舉行“嫦娥工程科學家講座”。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月球很值得探索,而這條路是沒有止境的。我們不僅要了解月球的特質,也著力開發月球上的資源。”劉建忠在臺上説,台下的學生聽得入迷。

 

在講座上,劉建忠談到嫦娥四號以及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的規劃,其長遠目標是建立月球科學站,實現有人短期值守、無人長期運行。

 

到了互動答問環節,學生們十分踴躍,紛紛舉手發問。“嫦娥四號會在月球待多久?”“月球上有外星人嗎?”不論是嚴肅的還是天馬行空的問題,劉建忠都耐心回答:嫦娥四號將在月球工作超過5年;科學家至今還沒有發現月球有外星人。

 

當被問到成為探月科學家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時,劉建忠認為,首先一定要熱愛科學,並掌握一定的知識,例如修讀電子工程、計算機等相關專業,都有機會在探月工程項目上學以致用。

 

“我很喜歡科學,我很開心可以參加這個講座,從科學家身上學到很多有關月球的知識。”被抽中提問的小學五年級學生陳可宇興奮地對記者説,他希望長大後做科學家。

 

科學家勉勵香港學生:探索月球必須有熱誠

10月22日,黃楚標學校校長、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副主席黃錦良(右)向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忠贈送紀念品。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黃楚標學校校長、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副主席黃錦良表示,科學探索精神需要從小培養,這類講座讓學生和科學家有近距離接觸,有助提升新一代對國家探月工程的了解。

 

成立於2018年的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旨在提升學生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鞏固基礎知識,培養科學素養,為香港未來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積累人才。(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張雅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