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幫中國人 大陸出臺新措施彰顯同胞情

國臺辦、國家發改委4日出臺了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26條措施”。這是大陸方面繼頒布“31條惠及臺企臺胞措施”後又一給予臺企臺胞同等待遇的重磅政策,貫徹和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彰顯“兩岸一家親”的核心理念。

 

兩岸都是中國人,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大陸制訂“26條措施”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幫助台資企業降低成本、搶抓機遇,實現更好發展,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創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體現了大陸方面努力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誠意、善意與言行一致。新措施包括為臺企提供同等待遇以及為臺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條,涵蓋範圍廣泛,臺企臺胞將在眾多領域進一步享受到同等待遇。

 

“26條措施”在“31條措施”的基礎上擴展和細化,“含金量”高、“含情量”深,受到廣大臺胞的積極肯定和高度稱讚。這一年多來,“31條措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已經出臺了落實“31條措施”的細則;2000多家臺企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稅收優惠;100多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製造、智慧製造等專項資金支持;一批優秀臺企中標北京新機場、港珠澳大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等政府採購項目;76家“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向臺青提供輔導培訓、融資支持等專業服務。由此可見,“26條措施”也將使更多的臺企臺胞受惠。

 

不論是“31條措施”,還是“26條措施”,目的都是為了給予臺企與大陸企業、臺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大陸過去的很多規章制度是針對大陸同胞而設計的,有些難以適用於臺胞,導致部分在大陸工作、求學的臺胞遇到種種不便和困難。大陸方面經過反復調研,深入了解臺胞的現實需求和切身需要後,多個部門進行廣泛協調出臺一系列便利臺胞的措施。

 

這三年來兩岸關係雖然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倒退、惡化,但大陸方面為臺胞謀福祉的決心和善意從未改變。反觀臺當局只會一味抹黑造謠、製造矛盾,漠視民生經濟。民進黨當局阻擋不了“31條”,也同樣阻擋不了“26條”。 作者 朱穗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