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灣”與“嚇台灣”高下立判——台灣輿論熱議大陸“26條措施”並對比臺當局作為

“大陸不斷出臺實實在在惠及臺胞的舉措,民進黨卻只顧販賣‘綠色恐怖’。兩相對照,更見大陸的善意和民進黨當局的惡劣。”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陳一新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5日出版的台灣《旺報》則直言,當民進黨針對兩岸關係“操作恐懼感”之際,大陸推出進一步惠臺“26條措施”,“嚇台灣”與“愛台灣”對比,高下立判。

 

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自公佈之日起施行。消息傳到台灣島內,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引起輿論熱議。

 

5日出版的《中國時報》以頭版頭條報道了“26條措施”。報道説,這是在去年“31條措施”基礎上給臺企臺胞更多優惠,為台灣同胞在海外提供領事保護方面的幫助、支持臺企參與大陸5G網絡建設等都是亮點利多。

 

該報還專版報道了各行各業的“有感反饋”。其中,台灣資策會産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陳子昂表示,大陸開放臺企參與5G建設,有助廠商尋找商機、從中受惠;台灣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認為,“26條措施”涉農措施對臺農來説有吸引力,“到哪發展最有利,農民就會往哪走”;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説,開放申請公派留學等惠及在大陸任教、求學台灣師生的舉措“是德政,很有吸引力”。

 

《旺報》用10個版面進行了詳細報道,內容涉及“26條措施”諸多方面。該報的短評文章説,逐條閱讀“26條措施”就會發現,從重大技術裝備這樣的國之重器,到共用單車出行之類的細微小事,大陸都在傾聽並認真解決問題,“同等”二字更是不斷被提及。

 

“細讀‘26條’,看到很多從前的期待都得到了落實,比如臺胞在海外的權益保護、臺胞在大陸購房等,我感到很欣慰。”台灣學者、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從“31條”到“26條”,大陸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越來越細膩。

 

他還表示,一個人越來越覺得原來的社會沒法生活,自然會想到去別的地方。大陸提供的是同等待遇,“並不是你過去了大陸就給你多少黃金或是人民幣”。民進黨當局與其指責大陸利誘台灣同胞,不如好好檢討一下,為何越來越多台灣人願意選擇西進打拼?

 

“當前兩岸關係僵局下,大陸方面白紙黑字地寫下對臺商和赴陸台灣人的承諾,希望促進兩岸融合,這與民進黨剛送進立法機構的‘中共代理人’修法形成一種對比。”台灣多維新聞網刊載的評論文章如是説,並對民進黨當局提出問題:兩岸交流擋得下嗎?

 

陳一新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則表示,無論大陸推出什麼惠臺措施,民進黨當局都會跳出來嚷嚷兩句什麼“統戰伎倆”,這次也是如此,正凸顯了民進黨色厲內荏的性格,“表面很兇,其實怕得要死”。他們一再欺騙選民、騙取選票,完全不為台灣未來考慮。新華社台北11月5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