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落實九大開放新舉措 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競爭力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11-06 10:54:48 | 來源: 證券日報 |
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準開放。他同時強調,要把風險和機遇平衡好,做到“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這番表態既表明瞭監管層積極推動高水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的決心,也表明瞭監管層對市場穩定運行的高度重視和期待。
從今年6月份證監會在陸家嘴論壇宣佈9條對外開放舉措以來,迄今已經落實了5條,剩餘4條在年底前也將落地。已經落實的5條措施是: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綜合類證券公司控股股東的資産規模要求已調整為“總資産不低於500億元人民幣,凈資産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放寬外資銀行在華從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的準入限制;加大期貨市場開放力度,擴大特定品種範圍;放開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的私募産品參與“港股通”交易的限制。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于9月10日宣佈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
下一步,證監會將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儘早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研究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研究制定交易所熊貓債管理辦法,更加便利境外機構發債融資。
筆者認為,落實上述開放措施,不單是回應外資參與中國市場的要求,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內在發展的需要。越是可以容納多元化、多層次、多地域投資要素的市場,越是有競爭力、有活力的市場。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與全球主要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比重進一步加大。從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再到A股納入明晟(MSCI)指數、富時羅素指數和標普道瓊斯指數,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等,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不斷拓寬,便利性也顯著提高。
我國資本市場各主體在“引進來”的同時,也在積極“走出去”。交易所、企業、基金、券商等機構本著務實原則推進國際化戰略。
2015年11月份,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合資成立中歐國際交易所,成為境內資本市場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補充;2018年10月24日,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並交易,成為首只D股。D股為企業國際化發展打開多元化金融服務之門。
與此同時,企業境外融資和投資者境外投資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共有35家中企赴境外上市,上市數量同比上升66.7%,環比上升40.0%。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累計批准QDII額度1039.83億美元。隨著規模的擴大,QDII為內地投資者投資境外市場提供了通道,以滿足其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正如易會滿所説,我國資本市場“走出去”與“引進來”渠道日益豐富,影響力不斷提升,充分表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
筆者認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是資本市場擴大對外開放的最大底氣。正是由於我國經濟能夠繼續在較長的時期釋放發展紅利,資本市場開放才可以大力推進。開放是為了讓更多各類長期資金包括國際市場的長期資金進入市場,改善國內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實現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良性互動。可以説,市場的國際化與市場化是完全一致的。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在持續提升市場開放度的過程中,監管體系、監管能力也要跟上。開放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風險的管控,做到“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繼續加強與國際監管機構的合作,強化跨境協調監管機制,是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題中應有之義。
相關新聞
- 2019-09-20專家認為低利率時代 凸顯投資中國價值
- 2019-09-03國際銳評: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信號越來越明確
- 2019-07-23新加坡學者看好中國科創板
- 2019-07-22國際銳評:用理性與耐心開啟中國資本市場新征程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