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措施”因為傾聽 所以更暖心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11 17:16:45 | 來源: 華夏經緯網 |
近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22個部委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在去年2月出臺的“31條措施”基礎上,多領域開放、細微處服務,進一步為臺企臺胞提供同等待遇。只有傾聽臺胞呼聲,惠臺政策才能更精準地回應訴求。從“26條措施”內容來看,所涉及的相關領域市場空間大,且臺胞臺企具有比較優勢;相關服務覆蓋了臺企經營的融資等關鍵點,以及臺胞在大陸生活、就業的諸多細節點,實實在在,條條暖心。
參與新領域,共享新機遇
台資企業在技術裝備、5G建設、循環經濟、航空服務、旅遊設施、新型金融等相關領域,可根據“26條措施”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機遇看得見,還要夠得著。“26條措施”涉及的相關領域,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台資企業可發揮相對優勢,與大陸企業共享機遇。比如,大陸重大技術裝備産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台資裝備製造企業參與其中,可以實現強強聯合,共同提升産業水準;大陸通信市場規模龐大,5G産業發展前景廣闊,台灣的信息通信企業可發揮競爭優勢,搶佔商機;大陸循環經濟産業的巨大市場,早已吸引了不少台資企業搶灘佈局;此外,台資企業還可借助“26條措施”,加快參與大陸民航市場、旅遊市場、金融服務市場的步伐。
台灣同胞則在農業、文創、體育運動等領域將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根據國臺辦對“26條措施”的解讀,台灣同胞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政策措施之前已在福建等地先行先試,該政策進一步推廣,臺胞受益面擴大,可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出資方式、經營業務、經驗交流上享有更多選擇和便利。臺胞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可參加展演活動、可進入相關事業機構工作和研學,既為台灣文創、文藝工作者提供展示機會,也為擴大兩岸相關業者交流帶來便利。在大陸工作的臺胞,還可借助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借此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乒乓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將為更多台灣運動員參加大陸職業聯賽提供機會,有利於擴大兩岸體育運動交流。
抓住關鍵點,服務細微處
“26條措施”著眼臺企發展的關鍵節點,為臺企發展疏通“堵點”紓解“難點”。一是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措施第7條“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持”,將進一步明確對臺商投資促進、保護、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相關優惠政策、擴大開放措施等。二是為台資企業紓解難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長期被認為是大陸台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痛點。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在紓解台資企業融資困境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措施提出的“融資擔保”“債券融資”等創新舉措,為台資企業用好國家在融資領域的政策資源提供便利。三是為台資企業打拼國際市場“撐腰”。大陸臺企從事進出口時如何規避風險損害,尤其是近年來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台資企業利益保護的呼聲更加強烈。根據措施第9條,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在貿易救濟案件調查、裁決過程中,台資企業均享有與其他大陸企業同等的權利,受到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的保護,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四是促進對臺經貿便利化。由於台灣方面對大陸經貿的限制政策,兩岸經貿梗阻現象十分常見,對企業造成極大困擾。大陸對從台灣輸入大陸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式,支持兩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與修訂,推動經貿暢通,對提升兩岸貿易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的利好是顯而易見的。
“26條措施”為臺胞提供的同等待遇,生活方面有領事保護、交通産品、通信資費、購房資格,就業方面有職稱評審,對臺教臺生則有分類招考、各類資助、公派留學等政策,可以説是條條暖心,讓臺胞在大陸生活出行更加便利、成本更低,工作學習有更多選擇、更大發展空間。參加高水準運動會,並力爭取得好成績,是運動員的夢想與追求。“26條措施”將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由此,台灣運動員可在賽前訓練、熟悉場館,以及賽前服務保障等方方面面,享受東道主便利條件。
秉持初心,提升獲得感
長期以來,大陸對臺基本方針及政策主張始終以“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為著眼點和落腳點。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去年以來,隨著大陸“31條惠臺措施”迅速在各省市區落地,眾多臺企臺胞從各項政策中受益,讓廣大台灣同胞感受到了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真誠與善意。
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大會上指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26條措施”在“31條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與去年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對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一視同仁”,對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視同仁”,進一步將“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落到實處,彰顯了對臺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在要求,和兩岸同胞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
“26條措施”始終貫穿著為臺胞謀利造福的初心,是新時期大陸惠及臺胞政策措施的創新實踐。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要聽取台灣同胞呼聲,研究還可以推出哪些惠臺利民的政策措施,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因為傾聽,惠臺措施才更精準,服務就會更暖心,臺企臺胞才能有更多獲得感。相信隨著“26條措施”在各省市進一步落地,政策效應將不斷釋放,必然進一步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助推兩岸融合深化發展。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新聞
- 2019-11-11台灣旅遊業者:期待兩岸關係向好 帶動台灣經濟
- 2019-11-11周小柯:“26條措施”對台資企業和台灣經濟都有正向影響
- 2019-11-11“灣區市場廣闊 臺青都願來發展”
- 2019-11-11在京臺胞談惠臺“26條措施”:禮包更大,更實在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