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柯:“26條措施”對台資企業和台灣經濟都有正向影響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11 15:32:49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周小柯在出席“當前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期間接受本網記者採訪。(中國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大陸在兩岸企業家峰會開幕之際推出26條措施,既是大陸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體現,也與當前的客觀經濟形勢有關。”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京臺經濟貿易研究所講師周小柯9日接受中國台灣網記者採訪時,對“26條措施”(全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進行了解讀。
周小柯是在出席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主辦的“當前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期間,接受本網記者採訪的。
“26條措施”對台資企業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周小柯説,當前全球經貿大環境不景氣,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使得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台資企業尤其是出口為主導的臺企普遍面臨較大的壓力。大陸推出“26條措施”,既是大陸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體現,也與當前的客觀經濟形勢有關。“26條措施”中的前13條是為台資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台資企業實現更好發展。這13條內容涉及市場準入、金融支持、貿易便利化、標準互聯互通、青年創新創業、地方特色措施等,為促進台資企業的發展持續注入“制度紅利”。以第2條為例,實際上就是引導鼓勵相關台資企業融入大陸5G産業體系的打造,而5G技術又是發展工業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産業的基礎,這為推動台資製造企業加快往智慧製造邁進提供了全新機遇。
至於“26條措施”會對台灣經濟産生怎樣的影響?周小柯説,台資企業是兩岸經貿發展的重要紐帶,台資企業在大陸獲得更好的發展,也可以通過投資的貿易創造效應拉動兩岸貿易發展。而兩岸貿易長期具有不平衡性,具體表現為台灣對大陸長期大額的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又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産總值(GDP)的組成部分。因此,臺商在大陸獲得更好的發展可以通過貿易間接對台灣GDP增長和就業增長起到支撐作用。(完)
相關新聞
- 2019-11-11“灣區市場廣闊 臺青都願來發展”
- 2019-11-11在京臺胞談惠臺“26條措施”:禮包更大,更實在
- 2019-11-11兩岸共訂標準 産業融合提速
- 2019-11-11謝鬱:“26條” 催生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動能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2025-11-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9日晚在廣東廣州舉行 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 李書磊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11-09
- 國臺辦: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2025-11-09
- 探尋神秘巴文化:台灣自媒體人走進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2025-11-09
- 寶島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系列報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