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熱議"26條措施":增進臺胞福祉 深化融合發展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13 10:40:24 | 來源: 人民日報 |
“為兩岸融合發展增添新動能,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談起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説,“‘26條措施’進一步支持台資企業在降成本、促創新的基礎上加快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並持續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營造更好環境,有效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盛九元分析説,臺胞臺企要有效利用新政策:首先,“26條措施”明確了多項扶持和資助政策,臺胞臺企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關注申報流程,積極申報合適項目,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其次,臺企可結合自身情況籌劃適當的融資方式,在此基礎上,還可全面擴大投資領域,進入重大技術裝備、5G等相關經營領域,更好地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長期致力於兩岸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工作,他認為,“26條措施”是對“31條措施”的深化和擴大。他以兩岸文化藝術交流為例,過去這一類交流以單位為主體,這次把個人也納入進來了,可為台灣年輕人提供更廣闊的舞臺,也能為大陸文藝團體和機構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針對民進黨當局對這一政策的詆毀和抹黑,曾學文認為,這是民進黨當局的一貫伎倆。尤其當前台灣選舉臨近,民進黨當局更是“逢中必反”。“兩岸關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我深刻體會到,台灣民眾來大陸交流合作的渴望是臺當局無法左右的,刻意製造各種障礙無法阻擋兩岸交流大勢。”
“26條措施”也在臺胞臺企中引起熱烈反響,許多人表示,此次再推惠臺利民措施,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讓大家信心倍增。
台灣青年體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文成認為,“26條措施”細化到了各行各業,為臺胞提供了更多機遇。“大陸經濟體量大、職業前景更好,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職業聯賽的政策,將為台灣體育人士提供更多機會。”
來自台灣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17級碩士研究生林彥辰説,“這次出臺的‘26條措施’更為具體,我們在學術科研交流中能夠和大陸學生享有同等待遇,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機會。”
得意典藏科技開發(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翰瑩2005年來到大陸發展,長期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工作,她認為,“‘26條措施’切實為我們台灣企業在這裡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她舉例説,其中第五條內容涉及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這對文化類企業來説是重大的利好消息,相信未來的發展空間一定會很大。(本報記者 程 龍)
相關新聞
- 2019-11-13增進臺胞利益福祉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 2019-11-13汪曙申:兩岸越融合 民進黨越害怕
- 2019-11-12“26條措施”彰顯“兩岸一家親”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 2019-11-11“26條措施”因為傾聽 所以更暖心
- 2019-11-13增進臺胞利益福祉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 2019-11-13汪曙申:兩岸越融合 民進黨越害怕
- 2019-11-12“26條措施”彰顯“兩岸一家親”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 2019-11-11“26條措施”因為傾聽 所以更暖心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