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困”了?何時能夠清醒地破解僵局?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2-16 10:32:3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困”字以103萬票當選2019兩岸年度漢字。(圖片來源:台灣《旺報》)
經過1206萬名兩岸網友的投票,由兩岸媒體共同主辦的2019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揭曉,“困”字以103萬最高票當選。主辦方對此的解讀全面而深刻:“困”字反映島內困局,“困”字警告“台獨”死局,“困”字孕育通達變局。
首先,“困”這個兩岸年度漢字,是由台灣業者提出來的,反映的是島內産業人士對兩岸關係陷入困局的切膚之痛。
“春江水暖鴨先知。”處於兩岸交流最前線的台灣業者,對於兩岸關係的冷暖感知自然要比一般民眾更早、更深。大家一定還記得2016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因為單方面拒絕“九二共識”而造成兩岸關係冰凍,隨後便引發了島內基層業者的抗議浪潮,當時台灣社會流行的一個順口溜最能説明問題:“天上的華航、地上的小黃(計程車)、中産的軍工教、高速路收費員(都上街了)”。對比蔡英文還未上臺時説的那句話——“人民走上街頭,是執政者逼出來的”,只有滿滿的諷刺。
其次,回歸到“困”字的本意,它從甲骨文衍生而來,意指“廢棄的房屋”,這不就是一心只想著“台獨”的民進黨當局,將台灣發展的手腳束縛起來,令台灣社會自絕於世界大趨勢之外的最形象比喻嗎?
2019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在國際上的“台獨”小動作日益倡狂、日漸密集,多次公然挑戰“一個中國”的國際共識,雖然最後的結果都是自取其辱甚至是淪為國際笑話,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巨大傷害卻已造成。在島內,由於言語恐嚇已經無法阻止台灣民眾赴大陸追求希望與未來的腳步,民進黨從2019年開始了“修法”強制捆綁住台灣民眾赴大陸的惡行。如今,“綠色恐怖”氛圍已在台灣社會初步形成,民眾敢怒不敢言,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光環不再,台灣就這樣一步步地被民進黨當局困在了“和平與發展”這個世界主題之外。
最後,“困”字在“危”中孕育著“機”,寄託著兩岸民眾期待擺脫當前困境的強烈意願。
儘管2019年兩岸關係的困局如此之多,但兩岸網友選出“困”字,當然不只是為了發發牢騷、表達不滿,恰恰説明瞭兩岸同胞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的現狀有著清醒與正確的認知:兩岸關係發展存在很多困難與阻礙,臺海有可能爆發更大的驚濤駭浪,但兩岸追求和平統一的主流民意還在,兩岸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沒變,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還牢牢地把握在大陸的手中。“台獨”是死路,只會令台灣坐困愁城。“困”字卻是活路,可以提醒我們保持定力,方能紓困遂志。
總之,兩岸關係的未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就如台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説的:我們不希望説選了“困”字,兩岸就一直是這樣的情況,而是希望有轉機,能夠讓大家更為活絡,這是大家的期望。“困”字當選2019海峽兩岸年度漢字,正是預示著:“時”與“勢”不在“台獨”那邊,而是站在兩岸主流民意這邊,兩岸關係必將在經歷曲折甚至是倒退之後,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中國台灣網首席評論員:趙靜)
相關新聞
- 2019-12-13台灣“亂”字回鍋 民進黨就是最大亂源
- 2019-12-12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 2019-12-10“和平統一”無望?美國人不懂中國智慧
- 2019-12-10台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韶關舉行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