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同等待遇”不斷落實落細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2-23 10:06:29 | 來源: 人民日報 |
大陸推動落實台灣同胞同等待遇一年多來,在陸臺胞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政策持續細化,讓廣大台灣同胞的獲得感越來越強,致力於推動兩岸交流融合、共同發展的台灣同胞也越來越多……
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大陸的台灣同胞便可和大陸居民一樣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有相應權利,這是大陸近期出臺的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又一具體措施。自去年2月底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措施”)以來,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推出細化政策,把同等待遇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細。
不久前,大陸又隆重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一經發佈便受到台灣同胞熱烈歡迎。
在陸臺胞“群組”不斷擴大
“臺胞繳納社保以前是政策上的模糊地帶,現在有了政府明文規定,這對在大陸打拼的臺胞來説是一種重要的生活保障。”在位於北京石景山的37度公寓,記者見到了首鋼基金創業公社港澳臺事業部總經理鄭博宇,採訪剛展開,鄭博宇便提到了這項即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政策。33歲的鄭博宇個頭不高,戴著一副黑邊圓框眼鏡,操著帶點京味的臺式普通話,言談舉止頗為沉穩老練。提到在陸臺胞的社保問題,他曾有著深切感受。2015年到北京闖蕩之初,因為沒有醫保,為了省錢他生病了只能靠自己帶的藥硬撐。
37度公寓曾是首鋼集團單身職工的宿舍,如今則成為創業公社運營的匯集兩岸創業者的創業空間。自2015年底作為創業公社第一個臺籍員工入住於此,鄭博宇身邊的台灣青年便越來越多。“創業公社現在有超過80支台灣青年創業團隊,12名在此長期實習的臺生。隨著人數的增加,這裡越來越像是台灣青年在北京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的驛站。”鄭博宇説,他們有一個在京台灣青年的微信群組,兩年前還只有100多人,現在已經加滿500個了,並且還不斷有新人要求加進來。
“今年6月從我這裡畢業的台灣學生有8個,其中6個留在大陸發展了。”距離創業公社約3公里的北方工業大學,是大陸少數幾家招收台灣棒球運動員的高校。現年62歲的江仲豪曾是一名出色的棒球職業選手,2014年被聘為北方工業大學棒球教練。“剛到北京的時候挺驚訝,跟我以前想像的不一樣,人們熱情友好,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江仲豪説,他很喜歡在北京的生活,不僅買了輛電瓶車四處轉悠,還學會了使用微信支付。因為常到大陸各地做培訓,江仲豪發現近些年各地來自台灣的年輕棒球教練日漸多了起來。
獲得榮譽很受鼓舞
“26條措施”為來自台灣的運動員到大陸發展打開大門,國家體育總局也將著手修訂《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未來,來自台灣的體育從業者將可在大陸“持證上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江仲豪相信,隨著政策的完善,還會有更多優秀的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出現在大陸。
造福臺胞用心用情,同等待遇做實做細。制發臺胞居住證、開放134項職業資格考試、開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申報等人才工程……一連串紮實有效的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發展開闢了廣闊天地。一年多來,800多名臺胞考取了大陸法律、導遊、教師等熱門行業的職業資格。在大陸200多所高校就職的台灣教師有1600多人,廣西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王孟筠便是其中一位。
2017年5月,大陸有關部門宣佈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域。臨近博士畢業的王孟筠聽説後,便拜託大陸朋友幫忙留意教職。從申請到面試,她順利獲得廣西師大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教職,成為第一位在廣西獲得事業編制的臺籍人士。
説起廣西師大、桂林、廣西,王孟筠的喜愛與依戀寫在了臉上。一個讓她感動的細節是,在辦理社保卡和公務卡的過程中,學校知道她不太熟悉簡體字,便與業務部門協商,安排專人教她用簡體字填寫表格,以保證信息準確無誤地錄入。隨著更多具體政策的逐步落實,王孟筠的工作和生活也愈加便利,這讓她時常為當初的選擇感到慶倖。
“31條措施”提出,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參加當地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評選。採訪中,談及同等待遇,年輕臺胞們不只看重“真金白銀”,也看重“獎章證書”,獲得表彰的更是對此津津樂道。海南瓊海大順農莊負責人林瑞斌今年獲得了第二十五屆海南省五四青年獎章,這位31歲的“臺商二代”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台灣青年。“一些臺商前輩聽説之後非常訝異,可能在他們那個時代還是難以想像的事。”林瑞斌説,這份榮譽的獲得不只是對他的重視、認可,也讓在海南打拼的台灣年輕人覺得被重視、被認可,很受鼓舞。
自2014年到海南協助父親經營管理農莊,林瑞斌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南。既親眼見證了海南的快速發展,又受益於同等待遇的逐步落實。“26條措施”中,“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和財政項目”讓他尤為看重。林瑞斌介紹,大順農場主要從事苗木的栽培與銷售,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有利於打通苗木銷售、種植、水果銷售等環節,也能在倉儲、農業基建上得到政策支持。“過去我們也努力想加入當地合作社,但因為缺乏先例和政策支持,各方顧慮很多。現在,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
努力推動兩岸交流融合
在海南的5年時間,林瑞斌不僅經常到農民園地進行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也積極幫助當地農民聯繫銷售渠道。“我既是高雄人,也是瓊海人。父親在這邊耕耘了21年,早已與當地人融為一體,我追隨父親的腳步,有責任幫助回饋這裡的每一個人,讓大家一起致富。”林瑞斌説。
“來了才知道兩岸關係之密切,才看到大陸之大、機會之多。我們還年輕,有機會就要抓住。”當有朋友問起林瑞斌等人自己要不要到大陸發展時,他們常常給出類似的答案。在創業公社的平臺上,鄭博宇的服務精神和早年闖蕩北京的經歷得到充分發揮,在京的台灣年輕人大事小事都愛找他,一些人甚至戲稱他為“村長”。雖然平時電話不斷、事務繁多,但看到台灣年輕朋友在北京有所發展,也讓他頗有成就感。“我希望能把這個平臺繼續做大,幫助更多優秀的台灣青年把握機遇。”鄭博宇説,他希望未來能夠在人力資源服務方面做更多嘗試,建立起人才數據庫,為台灣優秀人才在大陸尋找機會。
已離開台灣職業棒球聯賽多年的江仲豪在圈內依然名氣不減,特別是在他率領北方工業大學棒球隊連續兩次奪得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冠軍之後,找他做諮詢的人也越來越多。江仲豪認為,大陸棒球處於快速上升期,台灣棒球人才充沛,擴大交流往來對兩岸棒球都有益處。他説,現在猶如他職業生涯“第二春”,即使退休了,他也希望繼續留在大陸協助發展棒球運動。
今年1月,《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召開後,王孟筠有感而發,寫就《一封“家書”抵萬金》一文,被各大媒體刊載。在近期的交流分享會上,王孟筠重誦此文,感觸更深——“大陸制定了越來越多促進兩岸交流的政策,讓我們在生活與心靈上不斷靠近。展望未來,希望兩岸同胞珍惜這彌足珍貴的機遇,讓兩岸各領域的交流更加密切。”
相關新聞
- 2019-12-20蓉漂臺青創客熱議“26條措施”:更多同等待遇 更多政策利好
- 2019-12-20“同城待遇”説到做到 臺青在武漢同時當選青聯常委、委員
- 2019-12-20福州首家“臺胞權益保障檢察官工作室”揭牌
- 2019-12-20臺胞可以在大陸參加社保,讓臺胞在大陸擁有“主場”優勢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