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中國外貿再創新高 給全球經濟注入穩定力量

中國海關總署星期二(14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1.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全年進出口、出口、進口均創歷史新高。在全球貿易增長陷於停滯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再創佳績,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也為全球經濟對抗下行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衝擊,全球外貿整體低迷成為世界經濟最顯著特徵之一。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羅伯托·阿澤維多近日表示,多國政府出臺了大量貿易限制措施,過去一年影響了7470億美元的全球進口額。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發佈的《2019年統計手冊》指出,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預計下降2.4%,與2017年增長10.7%和2018年增長9.7%相比,出現大幅回落。

 

在此背景下,2019年中國外貿進出口不僅實現了量的穩定增長,還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顯得尤為亮眼,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中國進出口結構繼續優化。從貿易方式結構看,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5.6%,佔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主導作用更加明顯;從進出口商品類別看,2019年消費品進口增長19%,其中水果、化粧品、水海産品進口均大幅增長近四成,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同時,佔出口總值近六成的機電産品出口增長4.4%,産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

 

其次,中國開拓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成效顯著,國際市場的“朋友圈”越來越大。2019年,中國對歐盟、東盟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8%、14.1%,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進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中國外貿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第三,民營企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全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1.4%,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

 

第四,中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優勢顯著提高。2019年中國貿易條件指數是101.4,意味著出口同樣多的商品可以換回更多的商品。根據WTO最新數據測算,2019年前9月,中國機電類産品、勞動密集類産品在全球市場份額分別提高0.2和0.9個百分點。

 

外貿是觀察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2019年全球經濟同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內四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速至3%,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準。在此背景下,中國2019年進出口仍能保持穩中提質,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韌性可見一斑。顯然,中國經濟穩健發展為外貿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別是過去一年,中國繼續採取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舉措,外貿平穩增長的動力大增。2019年中國先後兩次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自主降低包括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取消部分藥品進口關稅等,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方面,2019年中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舊嚴峻複雜。但中國外貿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的總趨勢不會改變。此外,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特別是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助力外貿高品質發展,如建設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新增6個自貿試驗區、頒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

 

2020年剛剛啟幕,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外貿在保持總體平穩增長態勢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