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華商投資中國信心更足

2020,華商投資中國信心更足

 

蔣勇(右二)在第二屆進博會展臺前與合作企業代表合影。蔣勇供圖

 

近日,肯尼亞中華總商會會長卓武在微信朋友圈接連轉載兩條消息:“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國對來自肯尼亞的冷凍牛油果關稅稅率從30%下調至7%。”“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國對850余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商品數量比2019年增長超過20%。”

 

“中國兌現持續擴大開放的承諾,在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優化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同時,還將為全球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卓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新的一年,更多海外華商從祖(籍)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鏗鏘足音中獲得信心。展望2020年,“到中國投資”成為不少華商計劃表上的重要內容和優先選項。

 

“預定第三屆進博會展位”

 

“我已經預定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位,並計劃參加其他幾個地區性和專業性展會,把事業重心進一步向中國傾斜。”美國寇菲護膚品公司總裁蔣勇向記者聊起新年計劃。“2020年,我們將與中科院幾家研究所合作,在中國設立新技術研發基地、開展相關産品聯合研發,還將與天津一家醫藥公司在護膚、生發、疾病防護等領域進行生産合作。”

 

作為兩屆進博會的常客,澳大利亞CPG集團董事長曹佩青同樣早早鎖定了第三屆進博會的展位。她旗下的文創品牌“Space18”在進博會上廣受歡迎,讓曹佩青對進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在她看來,“隨著中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個性化文創産品成為人們的時尚新追求。2020年,我將在創意基礎上更注重高端製造、綠色環保,滿足中國消費者對産品品質的要求。”

 

今年春節後,德國漢堡華人華僑聯合會副會長張禹華在湖南投資的一家汽車産業園區將大規模投入生産。“當地政府在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我很多幫助。園區將引進德國汽車産業最先進的技術,打造高科技、自動化生産線。”

 

卓武也將目光瞄準産業園區。“新的一年,我重新定位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從紮根傳統貿易領域轉向在國內打造産業園區。我們將與國內醫藥公司、醫療器械産業園及地方政府加強合作,進一步深耕生物科技、醫療器械和農産品深加工等新領域。

 

澳大利亞悉尼青年華人商會會長付智濤正專注于無人機的研發和生産。他在家鄉焦作的地理信息産業園創辦了一家無人機人工智能應用企業。新年伊始,地方政府領導及工作人員來園區觀摩考察,付智濤和團隊成員做了現場彙報演示。“無人機應急管理系統可整合優化應急資源,應對多發、突發性公共事件,在未來新型城市應急管理中將大有可為。”在家鄉創業,付智濤幹勁十足。

 

“中國市場那麼大”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開放的市場。日益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不斷完善的市場環境,正不斷提高中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力。我對投資中國充滿信心。”蔣勇道出了廣大華商的心聲。

 

《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同步落地實施、對850余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降低與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貿易協定及亞太貿易協定的協定稅率……2020年一開年,一系列擴大開放的利好消息撲面而來,讓眾多海外華商振奮不已。

 

“2020年,我看到了更多的機遇和希望。”卓武表示,“作為中國第一部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外商投資法》以立法先行的方式,為有效利用外資提供了更有力的制度保障。降低關稅、優化營商環境等實實在在的舉措,為全球企業帶來機遇,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多與國內企業進行産業合作的機會。海外華商回國投資有保障、有紅利、有動力!”

 

“中國市場那麼大,新興産業和新機遇那麼多,營商投資環境越來越好,政府服務效率越來越高,值得所有人都來看看。尤其對熟悉國內情況的海外華商來説,中國市場是不容錯過的機遇,回國投資創業是明智的選擇。”付智濤説,“找準産業試一試,抓住機遇闖一闖,海外華商搭上中國高速發展的快車,和祖(籍)國共同成長。”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2020年新年賀詞讓張禹華印象深刻。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是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許多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興趣濃厚、信心十足,紛紛來華佈局投資。相信2020年的中國將更加自信,更加開放!”張禹華説。

 

“助力更多外企落地中國”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曹佩青興致勃勃地分享了近期的一個好消息。“在我們的牽線下,澳大利亞一家海鮮公司在上海完成了品牌落地,進入中國市場。”除了經營文創産品業務外,作為澳大利亞悉尼上海商會顧問的曹佩青,還積極拓展公司市場策劃及廣告行銷業務,為中澳經貿合作架橋鋪路。

 

“不少海外華商掌握雙語能力,熟悉祖(籍)國和住在國的商業規則,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優勢,能夠幫助更多企業落地中國市場,共享中國機遇。”曹佩青説,“目前,企業正在嘗試為留學海外的中國學生提供一個孵化平臺,幫助他們學習市場行銷知識,積極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使他們成長為有能力、有創意的國際化人才,為中澳經貿交流合作儲備生力軍。”

 

在山東淄博設立新的研發和銷售中心、與吉林長春一家企業簽訂自貿區銷售協議、與河北兩家公司簽訂引進新技術和新産品的全面代理協議、迎接一家中國企業團隊赴美考察……最近,蔣勇馬不停蹄地開啟了2020年的工作日程。

 

“當今世界,開放合作是主流。企業的發展也是一樣,合作才能共贏。任何拒絕合作的企業,將失去機遇和市場。”蔣勇表示,“海外華商是中外經貿合作的天然媒介。一方面,我們能夠接觸到更多國際新技術、新産品,並結合中國市場需求做出合理規劃;另一方面,我們能夠幫助國外企業更好地熟悉中國的市場環境,做好進入中國市場的各種準備。”

 

“新的一年,我將繼續發揮好牽線搭橋、穿針引線的作用,促進中國和肯尼亞的經貿合作。”卓武説,“目前,已經確定的工作主要有:組織肯尼亞進口企業參加廣交會、組織肯尼亞出口企業參加上海進博會、辦好第三屆中肯合作論壇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