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志願者團隊:“逆行跨境”31天清運醫療垃圾500噸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3-04 14:37:27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2月26日,武漢市一家醫廢處理廠外,工作人員在排隊等待將搬運來的醫療廢物運進處理廠。中青網·中青報記者 趙迪/攝
“希望疫情快點結束,武漢早日康復!”2月28日,王寧許下了他32歲的生日願望。
這一天,是王寧支援武漢的第31天。作為一支醫療垃圾清運團隊的領隊,他像往常一樣測量隊員的體溫、檢查防護情況,然後安排每台車的運輸路線,直到晚上收到妻女發來的祝福視頻,他才想起吃碗麵慶生。
1月23日,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武漢採取“封城”措施,醫療垃圾清運成了難題。各大醫院的醫療廢物包括醫護人員防護服,病人的衣物、被褥、毛巾,病區的盒飯,病人的嘔吐物等。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停留的時間應不超過48小時,然而在接診忙碌的醫院,醫療廢物暫停間不到半天即“爆倉”。
一群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志願者挺身而出,穿梭在各大醫院之間,負責醫療廢物的收集、整理、運輸、清運和處置。
1月27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在省內徵集醫療廢物運輸車輛。兩天后,王寧帶著11名司機和押運員,開著5台裝滿週轉桶的醫廢運輸車,帶著10萬個醫廢垃圾袋,從襄陽“逆行跨境”來到武漢。“當時武漢醫療廢物驟增,醫廢收集轉運能力嚴重不足,不及時清運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王寧説,他所在的湖北中油優藝是一家以處置工業危廢和醫療廢物為主業的民營企業,大家就是專業幹這個的,有責任支援一線。
押運員彭洪波到武漢後,得知在老家的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孩子也因為密切接觸被隔離了,“那一刻感覺天都塌了”。彭洪波在團隊的安撫下平靜下來,雖然非常擔心家人,但他知道即使馬上回去也需要隔離14天,無法陪伴家人,而此時的武漢“更需要我”。
“我們這個行業其實是在非典後才發展起來的。”工作了8年的王寧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之前他幹這份工作常遭遇冷眼,“許多人覺得我們就是收垃圾的,垃圾車靠近人群聚集區時,常會有人趕我們走”。
“到武漢後,我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王寧感慨,在車隊開往武漢的路上,過路司機向他們行禮致意。由於對武漢的路況不熟,隊員們只能依靠手機導航找各個醫院,手機很快就沒電了,加油站工作人員得知後贈送他們充電寶。還有醫院主動給他們送水果、牛奶,把車廂駕駛室塞得滿滿噹噹。“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剛到武漢那段時間,醫廢處理壓力最大。他們每天7點出門,一輛車得拉5趟,常常忙到晚上12點甚至淩晨3點,但似乎怎麼拉都拉不完。沒有人能確切知道,武漢市每天正産出多少醫療廢物。王寧記得,那時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一天要處理近1000套廢棄的隔離衣和防護服,還有無數殘留余液的輸液管、患者用過的物品。
所有醫療廢物需要先裝在明黃色的醫廢垃圾袋內,袋子上都有二維碼,可以實時追蹤防止丟失,然後再由黃色的醫廢垃圾桶拉到醫療垃圾間。一個醫廢垃圾桶大約六七十斤,由於他們的運輸車沒有電動升降尾板,裝卸這些醫廢垃圾桶只能兩個人配合著扛。一台運輸車可裝18個週轉箱,5趟下來就意味著他每天得用力彎90次腰,“到晚上,胳膊、腰酸得都不能動了”。
湖北中油此前擁有5000隻週轉箱,又陸續購入了2000隻,還是滿足不了暴增的運輸需求。“連綠色的廚余垃圾桶都加入了戰‘疫’。”王寧説,因為防護服體積大,沒裝多少就佔滿一個桶,而且裝滿醫廢的桶需要跟車一起拉走,所以必須有消毒好的空桶進行替換。
王寧告訴記者,每次搬完後還需要集體消毒,大家拿著酒精噴壺相互噴,手套、防護服、鞋底,車廂內外也都得進行一次消毒。然後再開往20多公里外的廢物處置點。每個處置點都會排隊,短則半小時,長則兩小時,“排隊等車的時候,我們經常靠著車窗就睡著了”。
晚上回到賓館,不能直接休息,王寧還要給隊員們消毒、測體溫。“消毒是最關鍵的步驟,不能嫌麻煩。”他告訴隊員,下車後從頭到腳給防護服消毒後扔到醫廢垃圾桶內,然後對車輛消毒。進房間前,脫掉的外衣褲放到門口,再消一次毒才能洗澡、吃晚飯,“一套流程下來需要近一個小時”。
“剛來武漢時,工作強度大,家人也擔心,每天都恨不得用酒精把身上擦個遍。”隊員董清説,王寧經常叮囑大家絕對不能用手隨意觸摸自己的臉,首先要脫離作業空間,把手套全部脫掉,用酒精消毒,然後用抽紙進行擦拭。“由於防護十分到位,我們沒有人被感染。”
“這一個月真的還挺難的。”王寧説,剛來的時候帶的物資不足,吃了好幾天泡面,沒想過會待這麼久。武漢天氣變暖後,隊員們來時穿的厚羽絨服脫掉冷,可穿在防護服裏又熱得一遍遍濕透,後來找來些工裝才解決問題。頭髮也沒地方剪,穿防護服頭髮會濕透,特別難受還不安全,王寧便找來一個推子,給隊裏成員幾乎都剃了光頭。
除了物資緊張、休息時間不夠,最讓隊員們感到難捱的,是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誰咳嗽了一聲,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前期都是在這種極度不安的恐慌中過來的。”
2月4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開始收治患者,産生的第一車醫廢就是由王寧帶團隊清運的。“火神山當時還不具備儲存條件,只能當天處理,因為那裏收的全是重症患者,一進去就打心底裏恐懼,後背直出冷汗。”
隨著疫情發展,王寧的團隊從最初的12人5輛車,分3批增加到93人35輛車,截至2月5日,累計轉運醫療廢物次數超過900次,轉運醫療廢物量超過500噸。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較疫情發生前翻了一番,武漢市每日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已超過100噸。
“原來每天得拉5趟,現在拉兩趟就夠了,各大醫院已經基本實現‘日産日清’,連醫廢垃圾桶都不缺了。”王寧説,也許自己的生日願望,很快就能實現了。
相關新聞
- 2020-03-04在社區、在超市、在路上……為了我們愛的這座城市,哪需要我們就去哪
- 2020-03-04武漢志願者華雨辰:我特別慶倖非常時期做了這個選擇!
- 2020-03-03他們把防護服穿成了“記事本”
- 2020-03-03志願者們主動按下“快進鍵” 武漢女婿守護城市守護愛
新聞推薦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
- 活力2025:兩岸經濟交流繪新卷,融合發展踏新程2025-01-24
- 氛圍感拉滿 這些“年味兒”新體驗已是next level2025-01-24
- 記者手記:特朗普2.0——一段“顛簸”之旅開啟2025-01-24
- 亞冬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佈 谷愛淩、徐夢桃等在列2025-01-24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