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集“去水”,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3-30 11:06:30 | 來源: 人民日報 |
劇集“去水”,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新語)
治理電視劇網絡劇“注水”是好事,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還要依據藝術創作規律做更細緻的工作,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
原本二十幾集就能講清楚的故事,非要抻到四十幾集;原本幾個鏡頭就能交代明白的情節,硬要加入大量空鏡或角色特寫拖延時間……電視劇網絡劇的“注水”,已經是令行業和觀眾不滿多時的現象。有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4年,獲得《國産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平均集數未超過38集;2015年後,平均集數超過了40集;2018年,平均集數則增至42集,“注水”現象可謂愈演愈烈。
“注水”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當下,國內電視劇網絡劇的銷售論集數計價,集數越多的電視劇網絡劇,出品方獲得的經濟收入越高,播出平臺廣告招商的收益也越高。在這樣的盈利模式下,不少出品方和播出平臺為經濟利益所驅動,人為拉長劇集長度,將內容“注水”。
近期,為了治理這種亂象,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反對內容“注水”,規範集數長度。《通知》指出,要增強問題意識,推動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産從規模數量擴大向整體品質提升轉變,堅決反對人為“注水”、拉長集數等行為。由此,提倡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此舉一齣,迎來行業和觀眾的廣泛支持,將形成兩個“倒逼”。一是劇集集數的減少,將倒逼製作方和平臺方將作品的口碑作為取得收益的法寶,帶動整個市場趨於理性。二是劇集“去水”,可以倒逼製作方嚴格控製成本,減少資源浪費。這兩個“倒逼”,不僅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將提升觀眾的觀賞體驗。
但應當注意的是,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也不應是一刀切。遏制電視劇內容“注水”,根本上是要提高電視劇的內容品質。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集數少就一定是好劇集。人為“注水”固然不好,但電視劇網絡劇集數的長短,歸根到底還是要以藝術創作的規律為依據,按照內容情節的需要量體裁衣。
因此,治理電視劇網絡劇“注水”是好事,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還要依據藝術創作規律做更細緻的工作,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行業標準,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既防“注水”,又符合創作規律,中國的電視劇網絡劇創作勢必為觀眾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