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新基建”願景展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4-09 12:02:29 | 來源: 海峽之聲網 |
“新基建”概念早在2018年底便已提出,2020年以來,大陸對“新基建”的部署不斷深入,提出“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主要涵蓋5G基建、特高壓、城市(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這無疑是大陸在世界科技競爭和經濟發展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關鍵步驟,儼然已成新工業革命的“命門”所在。台灣地區高新技術産業雖起步較早,市場化運作水準高,在世界範圍內處於先進地位,但依舊面臨市場起伏波動大、對外依賴性強、産業鏈層級低等問題,獨立性和自主性均有待提高。
兩岸協同展開“新基建”會形成雙贏局面。台灣籍由“新基建”之春風,突破現有高新産業發展瓶頸,打破技術壁壘。而大陸亦可借鑒學習台灣“先行先導”之經驗,加速“新基建”向縱深領域發展。可以説,“新基建”為兩岸實現“攜手合作拼經濟,優勢互補創商機”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台灣宜做好以下幾點,儘快融入大陸“新基建”。
首先在兩岸關係層面。兩岸亟需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加強政治互信與多層級往來。當前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多層級往來中斷,敵對情緒不斷升溫,並對兩岸關係産生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台灣參與“新基建”,不僅需要兩岸産經界的密切合作,也離不開兩岸的政策對接與資質互認,充分的溝通、商議、協調是必需條件。承認“九二共識”,回到一個中國的正軌上來,這也是台灣參與“新基建”的根本前提與基礎。
其次在市場運作方面。要在“新基建”中攜手共進,兩岸不僅要建立完整的新興産業共同市場,還需建構公平高效的市場監察管理制度。在新興市場構建方面,對內充分調動商品、人員、資金、服務、通行等多生産要素的流動,對外打造高水準科研團隊,加強技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在市場運作規範方面,設立跨域監管機構,承擔引導和監督職責。一方面,放寬市場準入,規範經營秩序,充分釋放兩岸高新産業活力;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完善舉報渠道,建立“黑名單”制度,努力做到監管協同化、信息化、人性化。
再次在金融服務層面。暢通融資渠道,通過精心設計相關金融工作機制,全面保障項目資本金的融資安排。包括靈活的多期限融資機制、多面風險管理、貨幣互換、利息資本化、項目保險甚至資産證券化等。如培育具有社會使命感的創投及PE公司,建立開放的兩岸股票與債券市場等。這些都可使兩岸“金流”順暢流動,為兩岸大型高新技術産業建設提供“新鮮血液”。
最後是在法律層面。完善互認的法律體系是兩岸高新技術産業合作的重要保障。台資在高新産業領域技術積累豐富,而大陸則有著較強的政策執行力。一方面,兩岸均需通過法律,各自規範企業的相關經濟活動,保障其依法平等地參與“新基建”,做到制度公開、市場透明,以期增進技術、提升品質,促進産業升級。另一方面,在推進兩岸“新基建”行業標準互認共通基礎上,可共同參與制定部分行業標準,尤其在提升“新基建”標準制定的國際話語權方面。
對台灣而言,融入“新基建”較之“新南向”有太多優勢。“新基建”可在短期內紓解全球疫情影響下終端需求下降所導致的島內産業不振現況。從中期看,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造的“雲”經濟模式的迅速推廣和應用可消除台灣南北失衡、産業固化的積弊陳疾。而從長遠看,“新基建”對台灣舊有産業格局有整體抬升作用,並可促使兩岸新興産業邁入世界前列。望民進黨當局儘快放下“抗中”的政治思維,積極、務實地在一個中國前提下開展兩岸“新基建”合作,共同繪就屬於中華民族的新時代恢宏藍圖。(清華大學 梁青)
相關新聞
- 2020-04-02工信部推動5G加快發展新措落地 “5G+”新經濟形態正在加速構建
- 2020-03-31中國移動香港5G網絡4月1日在港啟動
- 2020-03-30高通對全球5G發展充滿信心——訪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
- 2020-03-26“宅經濟”激發消費新活力 5G打通消費新空間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