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兩岸丨民進黨當局又遭國際社會打臉,台灣的尷尬誰來解?

這幾天,民進黨當局又被國際社會打了臉、扎了心。

 

還記得上個月蔡英文對外宣揚“台灣新冠肺炎防疫讓國際社會驚艷”嗎?還記得民進黨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聲稱要與國際社會分享“台灣模式”和“民主抗疫”經驗嗎?這幾個月來,台灣整個社會,在當局官員的吹噓下,在島內某些媒體的讚美中,成功營造出一股濃濃的“防疫成功”的過度自信的氛圍。

 

熱評兩岸丨民進黨當局又遭國際社會打臉,台灣的尷尬誰來解?

 

但就是如此“完美”的“防疫模範生”,在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很多國家陸續列出准許入境地區名單時,台灣地區卻未被列入其中。尤其是民進黨當局自認有著“過命交情”的日本,亦是如此。

 

這就很尷尬了。

 

曾經吹下的“牛”,曾經裝扮出的“外交成功”假像,如今該怎樣跟台灣地區民眾解釋?

 

據臺媒報道,希臘政府近日宣佈將於6月15日開放29個國家和地區的觀光客入境,包括德國、奧地利、丹麥、挪威和瑞士等,亞洲地區包括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等,卻沒台灣地區什麼事。

 

對此,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發言人歐江安是這樣解釋的:希臘開放的是和希臘有直飛的地區,而台灣地區與希臘之間沒有直飛,而轉機地區都處於高風險,因此不建議民眾前往。

 

接下來,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解封地區也沒有列入台灣地區。而這兩個國家,與台灣地區是有直飛航班的。目前來看,民進黨當局並不打算對此做什麼解釋。

 

然後就是“最傷人”的日本了。日本近期也表示計劃在6月底實施第一撥疫後管制鬆綁,初步決定開放新西蘭、澳大利亞、越南和泰國四地,台灣地區不在首撥開放之列。

 

熱評兩岸丨民進黨當局又遭國際社會打臉,台灣的尷尬誰來解?

 

對此,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本在邊境管制上有自己的考慮,臺當局相關單位正在與日方聯繫,目前名單還沒有完全定案。

 

所以,日本的名單或許還是有可能納入台灣地區?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日本是民進黨當局自認有著“過命交情”的夥伴;關鍵是,關係如此硬的“兄弟”卻沒有在“第一時間”給足台灣面子,這本身就已經是最大的傷害了。

 

聽聽民進黨宜蘭縣議員謝燦輝的話,就知道日本此舉帶給他們的傷害與憤怒有多大了:“雙方還要當什麼‘姊妹市’?還要當什麼朋友?”“狗被人踩踏時都還會叫兩聲,我們受人欺負卻是連吭都不敢吭一聲。”

 

尷尬的強度真是越來越大!

 

對此,歐江安又解釋説:“解封是互相的。”“因為我們沒有開放,所以別人不願意開放,我們尊重。”

 

但這個説法並不被買賬。有臺媒質疑:臺當局只會眼巴巴地等著別人開放台灣地區,對於自身解封卻拖拖拉拉,主要原因在於臺當局的管制和補助功夫“一流”,論及開放振興卻無計可施。更重要的是,台灣地區把全球國家和地區依照風險等級分為四類,卻未提到大陸,但無論從新冠疫情防控還是從國際經濟市場、政治形勢考慮,台灣地區都不應該拒絕對大陸解封,“唯有透過兩岸貿易的解凍,才能讓世界各國更快接受台灣,開展後疫情時代經濟”。

 

熱評兩岸丨民進黨當局又遭國際社會打臉,台灣的尷尬誰來解?

 

想想只是不久前,民進黨當局還在滿世界送口罩,還在美國的撐腰下大張旗鼓地張羅著要參加世衛大會,還在對著台灣地區民眾吹噓“全世界都感謝台灣”“臺美關係史上最佳”。如今面對國際現實,已有臺媒開始反思——有的説“‘口罩外交’短視近利,強勢要求受贈對象公開致謝,手法粗糙不堪”,有的説“台灣自嗨的程度已成了現代版的夜郎自大”,還有的説“真實世界與我們的認知顯然有落差”。

 

台灣的自我封閉,在一次次遭到國際社會打臉後,總能引來暫時的反思。但這種反省,也僅限于少數人群與媒體。多年來,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以疫謀獨”的政治私利,完全押寶美國,以“外交迷幻藥”滿足其在島內的政治消費,以切割兩岸交流阻礙台灣地區民眾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民進黨當局那裏,“台獨”利益高於一切,台灣地區經濟、民生福祉全都要靠邊站。有如此執政黨,台灣地區民眾什麼時候才能從謊言中走出來,去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台灣什麼時候才能停止自嗨,看到自己與現實世界的真實落差,進而找到産生這種落差的真正原因?如若不然,民進黨當局被國際社會打臉的尷尬,還會不停地上演。(文丨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