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券”裏無振興! 民進黨經濟政策捉襟見肘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6-09 10:24:35 | 來源: 海峽之聲網 |
為提振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頹勢,民進黨當局自詡“更刺激”的“振興三倍券”措施在“千呼萬喚”中推出,卻遭民眾一致差評。所謂“振興券”,空有振興之名,卻無翻轉台灣悶經濟之策。
“振興券”政策是民進黨當局在疫情之下應對經濟危局的“三部曲”之一,前兩部分別是“防疫”和“紓困”。尤其對於“防疫”,民進黨當局一直“信心十足”,甚至將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捧為“神話”。
不過,近期包括日本、希臘、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多個解封國家公佈的首批開放清單中,均未將台灣地區納入。自以為防疫有成的民進黨當局被國際現實狠狠打了一巴掌。
“紓困”部分,民進黨當局一直重復在做的只有兩個動作,不斷變換發放規則,以及不斷追加紓困對象。申請民眾疲於各種條件限制,看盡官僚臉色,且大多數配合防疫的納稅民眾和勤勞工作者都被排除在外。
到了第三階段的所謂“振興”,亂象比前兩部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初行政主管部門推出的方案是發放讓民眾“花4千元(新台幣,下同)可折抵1千元”的“酷碰券”。但在研擬階段就被外界批評“不接地氣”,經濟如此不景氣,老百姓消費傾向保守,“酷碰券”根本達不到有效刺激消費意願的目的。
在輿論撻伐聲中,民進黨當局經過兩個月修正,日前公佈了新的方案,也就是“振興三倍券”。行政主管部門希望通過發券使每人支付1000元,換取3000元消費券來促進消費。但民進黨當局“有心栽花”,措施效果卻未必“花見花開”。
一方面,振興券雖然跟消費券本質上差不多,但計算方法卻非常複雜,且有不少限制條件,令人頭大;另一方面,根據臺媒計算,當局聲稱可創造的千億元經濟效益,扣掉行政成本以及民眾付出,凈效益最多只有300多億,説成“三倍券”未免太誇張。
一直以來,民進黨在經濟施政方面始終乏善可陳,要麼推出的政策過於急躁、缺乏配套,要麼脫離現實,忽視措施的“后座力”。事實上,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經濟考試當中,民進黨也沒拿到多少分數。所取得的“數據成果”,都是靠財政撥款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法完成的。
雖然通過財政撥款拉抬經濟,是疫情紓困的必要措施之一;但完全依靠這一招一式,如同給台灣這個經濟機體注入興奮劑,效果只能維持一時,卻無法轉危為機,讓台灣經濟獲得新的增長點;且長期依靠“興奮劑”過日子,遲早要“吃壞身子”。
作為“政治怪獸”的民進黨,該好好收拾收拾心思,把投入在意識形態和政黨鬥爭上的心力多用在與2300萬台灣民眾息息相關的經濟領域。但這樣的呼籲,恐怕民進黨當局會主動選擇聽不到,更不可能聽得進去。(大力)
相關新聞
- 2020-06-09台灣出口三連黑 大陸是最大順差來源地
- 2020-06-08台灣5月CPI現10年以來最大跌幅
- 2020-06-04民進黨當局債臺高築 島內人均負債高達118萬 年輕世代最慘
- 2020-06-03“口罩外交”換來啥?網揭真相:又是美夢一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