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台灣防疫,政治第一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6-29 10:27:19 | 來源: 新華社 |
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民進黨當局尷尬了。日前,一位日本籍學生自台灣返日後經篩檢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名學生今年2月底來臺,在臺學習生活近4個月。
這一消息讓台灣輿論炸開了鍋:當局防疫主管部門給出的數據顯示,台灣已逾70天無本地病例,也多次對民眾稱“台灣社區傳播的可能幾乎沒有”。那麼,這位日本學生感染的病毒來自哪?島內各界齊聲呼籲儘快普篩,找出在社區傳播的病毒。
但臺防疫部門不為所動,堅持不普篩,只安排篩檢這名日籍學生在臺同課堂師生及宿舍同學等120多名密切接觸者,並稱數量上“已是廣篩”。
疫情暴發5個月來,民進黨當局始終堅持不普篩。如果説疫情蔓延初期是擔心台灣檢疫量能不足,普篩恐造成醫療資源崩潰,那麼如今漏洞已現情形下仍不普篩,究竟是過於自信,還是有別的什麼考量?
多名島內醫界專家指出,台灣篩檢量少,確診病例自然就少,就能一直維持台灣“防疫模範生”的神話。台灣《聯合報》的評論指出,確診的日本女生揭開了臺防疫指揮部門負責人難以啟齒的秘密:病毒確實在台灣社區中傳播,當局卻採取“減少篩檢”的鴕鳥戰術,似唯恐一擴大篩檢,就會打破台灣“完美防疫”的好夢。
講得更直白一些,維持低確診的漂亮數字,事關民進黨當局的政績。幾個月來,通過特定媒體、網軍的持續吹捧,民進黨當局的防疫表現被塑造成“神話”。“防疫模範生”和“防疫英雄”怎能因為普篩而倒掉?
疫情暴發以來,台灣僅採檢了7.5萬多個樣本,這個數字甚至不如很多地區一天的篩檢量。
因民眾自覺佩戴口罩配合防疫、台灣作為海島較易切斷與外界聯繫等原因,台灣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數相對較少,民進黨當局因此自封全球“防疫模範生”,並通過多種途徑主動向外輸出“防疫經驗”。
然而,其他國家和地區評估台灣的疫情不會只看確診個案數量。近期,多個國家和地區擬定邊境“解禁”的首份名單中,“防疫模範生”台灣被排除在外。綠營政客們除了條件反射式將責任甩鍋“大陸打壓”,只剩尷尬地支支吾吾。
島內輿論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對台灣防疫自我感覺良好的莫大諷刺。台灣提不出大規模普篩數據以證明社區安全無虞,這才是不被列入開放名單的重要原因。
那麼,民進黨當局的“防疫經驗”最突出的一條是什麼?島內輿論看得愈加清楚明白,就是政治第一,意識形態淩駕科學專業。
臺防疫部門日前宣佈進一步鬆綁境管措施,放寬外籍、港澳人士入境,卻獨漏大陸。同時,春節後被禁止入境的兩岸婚姻家庭子女,至今仍滯留大陸不能回臺,造成骨肉分離;在臺就讀的大陸學生寒假後迄今未被允許返臺就學。民進黨當局給出的理由都是大陸“疫情嚴峻,需要再觀察”。
當前全球“疫情嚴峻”的國家和地區分佈在哪,民進黨當局當然清楚,也知道大陸位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首份邊境“解禁”名單。其種種“獨排大陸”的防疫操作,顯然與科學專業無關,只剩意識形態偏見,令人更加清楚地看到其以政治考量取代醫學判斷的“防疫標準”。
台灣《中國時報》的社論指出,這種做法不僅有礙台灣“防疫模範生”的形象,更造成邊境防疫缺口的風險。
民進黨當局似乎並不懼島內各界悠悠之口,繼續在“政治防疫”的路上孤行。但防疫事關民眾健康福祉和正常權益,一心只謀算政治私利,是危險的也是不道德的。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傅雙琪
相關新聞
- 2020-06-22國臺辦:奉勸民進黨當局停止在國際上搞所謂“外交”突破
- 2020-06-22隱瞞外勞入臺卻拒絕陸生?民進黨的雙標愈加肆無忌憚!
- 2020-06-22熱評兩岸:民進黨當局推“援港方案”,分裂國家陰謀不會得逞
- 2020-06-22美國前國安顧問新書披露:台灣在特朗普眼中不過是“筆尖”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