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穩步復蘇的中國經濟將為世界開闢新機遇

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説,中國經濟重新增長,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是個好消息。顯然,在世界經濟前景晦暗不明之際,穩步復蘇的中國經濟正帶來光亮與希望。

 

事實上,3.2%這一增長數據並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最新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都傳遞出看好中國經濟的信息。澳新銀行(ANZ)的分析師也認為,二季度的增長可以確定“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比世界其他地方至少早了1-2個季度。”

 

中國官方公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驗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普遍預測。具體來看,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同比下降8.4%轉為同比增長4.4%;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出口額連續三個月正增長;上半年貧困人口較多的四川、貴州、廣西等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都在5.5%-7.6%之間……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民生保障有力,中國經濟的恢復性增長正在顯出實效。

 

值得關注的是,新動能不斷涌現持續助力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持續轉型升級。新基建等相關産品增長比較快,比如充電樁産量增長11.9%,新基建帶來的新動能正持續釋放。與此同時,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的作用繼續鞏固。此外,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了更多增長極。

 

中國經濟穩步復蘇,與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有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中國有效控制疫情,不失時機推動復工復産,使經濟發展重新煥發生機。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指出,中國政府採取及時而有效的疫情應對措施,尤其在公共衛生環節應對得當,這是其經濟快速復蘇並走在世界前列的關鍵。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一系列應對疫情衝擊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六保”政策的提出,與此前的“六穩”政策合力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抗壓性。很多中國企業紛紛表示,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等政策力度大、覆蓋面廣、及時有效,對穩企業生産經營和穩就業很有幫助。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日前接受智利《三點鐘報》採訪時指出,中國的經濟政策十分靈活,對於促進中國經濟復蘇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越是困難時候,越要擴大開放。《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佈、第127屆廣交會首次整體搬上“雲端”,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再次大幅縮減…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準開放的努力,讓外資更加堅定了深耕中國的信心。在近日召開的第三屆進博會首場展前供需對接會上,一批國外消費品行業巨頭一口氣簽訂了後三年參加進博會的合作備忘錄。

 

還要看到,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具備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特別是一個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為中國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底氣與支撐。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國經濟發展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應當看到,就上半年整體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仍處於下降區域,二季度的回升增長仍然屬於恢復性的增長,疫情衝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這表明,中國要推動經濟回歸正常水準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對此,久經考驗的中國經濟有信心、有能力克服挑戰,劈浪前行,持續復蘇。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給“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成員代表回信時強調的,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落實“六穩”、“六保”的重大政策舉措,為中外企業投資發展提供更完善的營商環境,開闢新機遇新前景。(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