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熱的喜與憂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8-03 11:03:52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張一清(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
編者按
近日,湖南衛視《神奇的漢字》落下帷幕,掀起了關於漢字文化的又一次熱潮。節目中的問題,比如“抬杠與哪個節日有關?”“以下哪個詞牌名出自詩詞,一剪梅、破陣子、清平樂?”,因知識性強又趣味橫生,引起熱議。從2013年興起的《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2016、2017年推出的《漢字解密》《漢字風雲會》,再到近兩年熱播的《奇妙的漢字》《神奇的漢字》,各大電視臺播出的漢字文化類節目取得不俗的口碑與人氣。那麼,在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潮中,還有哪些可能被忽視的誤區?本期我們特邀曾擔任《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奇妙的漢字》點評嘉賓的張一清研究員為您解析。
湖南衛視《神奇的漢字》錄製現場。資料圖片
湖南衛視《神奇的漢字》錄製現場。資料圖片
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錄製現場。資料圖片
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錄製現場。資料圖片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從遠古時代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唯一文字。可以説,漢字承載著數千年中華歷史與文明,點畫之中蘊涵乾坤,方寸之間演繹天地。
漢字熱的興起
當今時代,古老的漢字依然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漢字,既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尤其是近年來,圍繞漢字的話題一直不斷,而且還産生了諸多影響深遠的喜人現象。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蔚然成風。在這股熱潮中,以《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為標誌的全民參與的電視節目以及相關活動層層涌現,極大地激發了人們關注漢字的熱情,在傳播漢字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人們理解和使用漢字水準的提高。比如大家經常使用的一些詞語,像“打噴嚏、齲齒、茼蒿、搛菜、勾芡”等,提筆忘字的現象十分普遍,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所改觀。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書面色彩較濃且極具文化意蘊的詞語,一段時間以來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劬勞、椿萱、歲杪、軫念、翊讚”等,隨著這些詞語通過熒屏廣泛傳播,它們又喚醒了人們的記憶,重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由此可見,媒體對漢字知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傳播作用;而之所以會産生這樣的效果,本質上還是這類節目契合了人們對漢字的熱愛與關注。
語文能力和漢字應用水準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明確提出“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與此同時,教育部、國家語委2016年重新修訂並頒布了《漢字應用水準等級及測試大綱》。自2007年以來,全國參加“漢字應用水準測試”的人數累計已達30多萬人次,顯著提升了包括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大專院校學生在內的相關人群應用規範漢字的能力和水準。從測試實踐看,最初很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把“肺”的右邊寫成“市”,把“仗義執言”誤作“仗義直言”等,到後來情況明顯已經大有改觀。
全社會注重寫字能力的意識越來越濃厚。教育部于2013年頒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書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具有重要作用”。與書法進校園、進課堂相得益彰的是,社會上各種書法培訓活動也在如火如荼開展,為各年齡段學習者提供了適宜的學習平臺和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許多學習者的寫字基本功得到了顯著提升。
此外,出版行業針對大眾關注漢字源流的趨勢,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普及漢字知識的讀物,而且催生一些新媒體研發出多種多樣普及漢字知識的創新産品,使公眾有了更多、更便捷的途徑感受漢字奧妙,領略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漢字熱的冷思考
在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潮中,我們也必須看到,與總體情況越來越好相對照的,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值得反思以至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普及漢字知識的出版物增多,也使得某些有疑問甚至是錯誤的知識得以傳播。
這些舛錯主要是對漢字源流的解讀不全面或者不正確。例如有人把“寧”與“安”類比,把“寧”字下面的“丁”解讀成跟“女”相對的“男”,殊不知“丁”這個字在古代除了最初表示“釘子”,後來引申出來的含義是不分性別的“成年、壯年”等;現在的“寧”其實有若干種來源,它既有跟“佇;貯”相關的來源,也有跟“安寧”和“寧願”等意思相關的來源。
解讀漢字絕對不能望文生義,更不能想當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人竟然説“射”和“矮”是一對彼此張冠李戴的漢字,因為前者由“寸、身”構成,意味著身材矮小;而後者則通過“委派出箭矢”表示“射”。事實是,“射”字裏面的“寸”最初是手以及小臂的形狀,“身”則是由“弓”訛變而來,所以最初意思就是通過用手拉弓表示射箭;至於“矮”字,其中的“矢”表示丈量工具,“委”則只是表示“矮”的讀音與它接近,如果聯繫一下同樣包含“矢”的“短”字,基本上就不難理解“矮”最初就表示“矮小、短小”等。因此,出版漢字知識的普及讀物,其初衷值得肯定,但還要花大力氣嚴把品質關。
其次,書法教育以及各種習字、練字活動的蓬勃發展,客觀上遇到了缺乏合格師資的窘況,甚至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
面向大眾的書法教育應該突出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把字寫得工整、端正;二是對書法作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簡而言之,書法教育不應當以培養書法家為己任,而是應當定位於讓所有學習者能夠寫出一手工整、端正的漢字,並且喜歡寫字、愛好寫字。也就是説,“書法”的“書”指的是書寫,“法”則可以理解為漢字尤其是楷書漢字的結字規矩。實際上,正楷漢字的構字方法,從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一直到清末民初書法家黃自元,歷朝歷代都有書法大師對楷書筆畫以及間架結構進行梳理和總結。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文獻做一定的整理加工,特別是針對現在硬筆書寫更加普遍的情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擬定出更加適合硬筆楷書的書寫規則與基本方法,這顯然是當前應當著力解決的問題。因為就普遍情況而言,可以説大多數人的硬筆書寫狀況不盡如人意、不容樂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最基本的訓練,因此,理出一些可以指導楷書習字的最基本規則就顯得尤其重要。
再次,從深層次看,傳播和普及漢字知識的出版物以及電視節目等産品形式,在漢字以及漢字知識的系統性方面較為欠缺。
一般而言,現在的出版物和電視節目,大都比較注重那些能夠引起讀者和受眾興趣的內容,因此,在對漢字和漢字知識的選擇上,考慮“點”的情況比較多,對“面”上的系統考慮則相對薄弱。這種情況容易引起産品的內容撞車或雷同現象。
比如,關注象形字遠比關注其他造字類型的漢字多,似乎一提到古文字,第一反應就是甲骨文、金文裏那些描摹事物輪廓的象形字,如“日、月、手、足”等。還有就是容易聚焦那些古今意思有明顯差別甚至是意思完全相反的字詞。比如,最初意思接近“跑”的“走”,最初表示“悖逆、違背”等意思的“乖”。以及最初用於男子的“千金”等。
從受眾的角度來看,適宜的“點”確實可以激發興趣、引起共鳴,但相似乃至雷同的內容導致審美疲勞,相關産品的吸引力也會下降。從漢字知識普及的長遠發展來看,專注于“點”的考量與思路,會在可持續性方面顯現出乏力的一面,所以需要拓展思路、合理規劃與佈局。受眾對漢字的關注與興趣,常常也反映在他們需要針對一般常用漢字的系統性知識,這類産品應當收字廣泛,脈絡清晰,方便大眾隨時查閱與應用。
由此可見,如何適應公眾對漢字以及漢字文化興趣濃厚的氛圍與形勢,全社會特別是相關領域的有識之士,還有比較充分的發揮空間。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