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鄭惠心:打開一扇窗 發現新“大陸”

臺青鄭惠心:打開一扇窗 發現新“大陸”

  2017年,鄭惠心在馬尾參加實踐活動,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受訪者供圖)

 

上個月,剛走出“象牙塔”的臺青鄭惠心正式入職,進入了台灣屏東縣政府社會處婦幼科。別以為她初出茅廬,不過一張“白紙”,她的履歷已經足夠豐富,不僅在台灣多次參與社工服務,而且連續兩年通過海青節在祖國大陸參加社會工作實踐活動,是首批參與海峽兩岸社會工作交流的學員。

 

2017年首次跨越海峽來到祖國大陸,鄭惠心説,那是個僅用一秒鐘就做出的決定。“我希望跳出舒適圈,去沒有去過的地方,做沒有做過的事,我想看看祖國大陸最真實的樣子。”鄭惠心通過層層選拔,從100名報名的臺青中脫穎而出,來到祖國大陸,參加第五屆海峽青年節的配套活動之一——首屆台灣社工係大學生福州實踐活動,在馬尾區致睿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為當地的留守兒童提供關懷服務。

 

在為期1個月的社工實踐活動中,鄭惠心和夥伴一起走訪留守兒童,策劃益智遊戲,通過繪製家庭關係圖制定幫扶計劃……活動結束,她在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段經歷不僅增進了我對祖國大陸的了解,提升了專業技能,也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幫助人的成就感。”那時,她便下定決心,如果有機會,還要再來福建實習。

 

第二年,她的願望又一次達成。第六屆海青節拋出橄欖枝,她再次來到福建開展社工實踐,這一次,她走進寧德的山區幫扶那裏的貧困兒童。“之前參與的多數是城市社工服務,很少參加鄉村服務工作,對我來説是個很大的挑戰,也給我帶來很深的觸動。”起初,由於不能很好理解受助者的需要,她感受到了挫敗感,還好,福州的小夥伴手把手地進行個案指導,讓她了解鄉村醫保、低保、孩子們的就學情況等。“我還記得去一個患病孩子的家裏,他們家住在很偏遠的地方,我們頂著大太陽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路,看到這家人住在破舊的房子裏,我抑制不住想哭的衝動,只能盡全力幫助他們,給他們帶去溫暖。”

 

海青節不僅讓鄭惠心找到了未來工作和生活的方向,也讓她有機會通過這扇窗加深了對祖國大陸的了解和認識。在福州,漫步三坊七巷,找尋榕城古韻;泛舟西湖,體味“興盡晚回舟”的詩意,深深被閩都文化吸引。不僅如此,她還利用假期與海青節結識的祖國大陸好友一起前往嘉興、杭州等地旅行,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浩蕩的五千年中華文明。

 

“台灣的社工市場已經基本趨於飽和,祖國大陸的就業環境好、機會多,比如福州就是一片適合台灣青年發展的沃土,希望未來可以來福州從事社工工作。”鄭惠心説。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