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跡,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8-13 16:16:18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新華社記者 譚 進攝
收欄寄語
6月10日至8月13日,我們用生動、鮮活的故事,真實再現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中國人民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創造一個“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空氣常新”的中國!
瞧,那綠樹成蔭的塞罕壩,那披上7.5萬畝綠裝的八步沙,那“金不換”的北海灘,那抗風禦浪的紅樹林,那沙退水清的母親河……這,就是一個個生態治理的人間奇跡;這,就是一個“顏值”與“氣質”日益提升的中國。
親愛的讀者,欄目有期,奮進不止。本系列報道今天結束,但我們仍將通過新的專欄和報道,繼續向您講述一個在偉大復興征程中不斷奮進的美麗中國!
“環境好,生活好,心情好,這日子就兩個字:幸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村民潘培琴美滋滋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余村大鼓隊的照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我們享福了!”61歲的潘大姐説。
這裡的綠水青山,曾被灰塵污水遮蓋。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安吉開山採礦,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余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安吉下大力氣整治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遊,“不賣石頭賣風景”,成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地。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神州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嬗變已然發生:
瞧,寧夏沙坡頭,草方格治沙保障包蘭鐵路暢通,“中國魔方”享譽世界;
瞧,太湖之濱的江蘇無錫,推行河長制,讓河長治水長清;
瞧,海岸線長達669公里的廣西北海,將生態視為“金不換”,“養海”護灘;
瞧,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去年達標天數為240天,比2013年多了64天……
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顏值”與“氣質”日益提升的中國。
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跡,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國發佈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尊重自然,科學治理。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玉環市,上世紀70年代填海建設大壩,把玉環主城區所在的海島同大陸連接起來,卻阻斷了洋流。為了恢復海灣生態環境,昔日填海築壩的玉環人再次改畫地圖,從2017年開始撤壩建橋;
在中國中部的洞庭湖,數百處圍墾湖洲、河道的矮圍,近幾年已被拆除。通過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呵護濕地,湖面碧波盪漾浩浩湯湯;
在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坡,一些樹木難以生長的地方,不再一味種樹種草,而是通過梯田改造、打壩淤地等方式保護生態環境。水不下山,土不出溝,黃土高原綠色滿眼生機勃發……
這些年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中共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今,雖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我們越發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緊密結合,找到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衛星監測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壩林場,馬蹄坑營林區駒子溝。這裡的平均坡度達到30度,土壤貧瘠、沙化嚴重,但山坡上的樟子松長勢喜人。2011年以來,林場把10萬畝荒山沙地、貧瘠山地等作為造林攻堅主戰場。“這些硬骨頭地塊上的幼樹成林後,林場森林覆蓋率將從現在的80%,提高到86%的飽和值。”林場林業科副科長范冬冬説。
半個多世紀前,這裡還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僻苦寒之地。三代務林人牢記使命、持之以恒,以心血澆灌而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已達112萬畝。
奇跡達成,遠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數十年如一日咬牙堅持。早在1956年,中國就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以來,“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00多萬公頃,在北疆築起“綠色長城”。進入新時代,中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目前,全國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
中國的“綠色名片”,在國際上日益亮眼。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支付寶“螞蟻森林”項目等,接連榮獲聯合國最高環境獎“地球衛士獎”。“在倡導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方面,中國都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産力。”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時強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砥礪前行,必將有更多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跡,綻放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
相關新聞
- 2020-08-13十五年,綠色發展,換來金山銀山
- 2020-08-13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 2020-08-13人民日報評論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 2020-08-12青山就是美麗 藍天也是幸福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