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特殊之年的汛情牽動人心。習近平總書記曾連用“五個安全”來強調今年這件事的極端重要性:“防汛救災關係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關係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8月18日,總書記赴安徽考察,首先就來到被視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和防汛“風向標”的淮河。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赴安徽考察調研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習近平安徽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圖

 

看王家壩閘:

 

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千里淮河,總落差200米,流到王家壩之前,落差就佔了178米。位於淮河上中游分界點的王家壩,歷史上就是經常決口進洪的地方。1953年,王家壩閘建成,與180.4平方公里的蒙洼蓄洪區、曹臺退水閘共同構成蒙洼蓄洪工程。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王家壩閘位置示意圖

 

習近平當天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被稱為“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王家壩閘。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王家壩閘(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29.3米,是王家壩閘的保證水位。一旦淮河水位超過保證水位且繼續上漲,就需要視情開閘泄洪,削減淮河干流洪峰,緩解上游洪水壓力,護佑中下游生命財産安全。

 

自1954年至2007年,王家壩閘在12個年份15次開閘蓄洪,蓄洪總量達75億立方米。而第16次開閘蓄洪,就發生在一個月前。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今年7月13日-20日王家壩閘水位變化柱狀圖。(資料圖)

 

今年7月20日8時30分,王家壩閘水位已達29.75米,超過保證水位0.45米,王家壩閘接到了國家防總開閘蓄洪的命令。

 

開閘前一晚,蒙洼蓄洪區內住在低窪處的681戶2017人,在7個小時內被緊急轉移安置。3000余頭大型牲畜、近10萬隻家禽、15個大型超市也得到妥善處理,將財産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7月20日,接國家防總命令,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度開閘蓄洪。

 

今年入汛以來,習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7月17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門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他要求,各有關地區都要做好預案準備、隊伍準備、物資準備、蓄滯洪區運用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

 

王家壩閘,備而有用。一聲令下,洪水滔滔。蓄洪區內,一片汪洋。截至7月23日13時閉閘,蓄洪區蓄水3.75億立方米,相當於吞進了26個杭州西湖的年蓄水量。蒙洼蓄洪區群眾舍小家、為大家,“王家壩精神”再次名揚全國。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阜陽市消防救援支隊隊員利用衝鋒舟接送群眾。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民兵幫助王家壩鎮村民轉運糧食等物資。

 

就在總書記探訪淮河這一天,8月18日0時,淮河干流水位全線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淮河安瀾,王家壩閘,厥功至偉。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洪水逐漸退去,水位降至25.5米左右。(總臺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在王家壩閘,總書記察看淮河水情,了解當地防汛救災等情況。一個月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全面提高災害防禦能力,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把重大工程建設、重要基礎設施補短板、加強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等納入“十四五”規劃中統籌考慮。望著眼前這條淮河,總書記有著更遠的思慮。

 

看扶貧車間:促復工復産 防致貧返貧 

 

習近平隨後來到王家壩鎮的紅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災後恢復生産等情況。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紅亮箱包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佔地8000平方米。(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紅亮箱包有限公司是當地返鄉人士創辦的勞動密集型扶貧車間,以生産銷售和代加工拉桿箱、書包、防護隔離服等為主,現有員工9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8人。據車間負責人介紹,這次開閘蓄洪導致公司停工15天,損失20多萬元,但員工補貼仍照常發放。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工作現場以及書包、拉桿箱等産品展示。(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段德文拍攝)

 

35歲的張麗在紅亮箱包公司工作,家裏兩個孩子由父母照看,老公在杭州務工,生活負擔較重。這次開閘蓄洪,家裏6畝地中有2畝玉米受災。當地政府除了發放補貼,還免費提供綠豆和蘿蔔種子,現在已經完成補種。她也很快回到公司繼續上班。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正在扶貧車間工作的張麗。(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目前,紅亮箱包有限公司已全面恢復正常生産經營,還新增就業10人,其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6人。

 

7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支持受災的各類生産企業復工復産,統籌災後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對貧困地區和受災困難群眾給予支持,防止因災致貧返貧。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總書記這次專程探訪受災地區的扶貧車間,表達的就是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堅定決心。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正在縫製中的書包(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看西田坡莊臺:

 

精心謀劃實施災後恢復重建 

 

習近平當天考察的最後一站,是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

 

蒙洼蓄洪區內有近20萬居民,除了轉移的2000多人,絕大多數居民安心居住在有著牢固堤防的保莊圩或者在高地上建設的莊臺上。蒙洼蓄洪區共有6個保莊圩和131個莊臺,蓄洪期間靠著船筏與外界交通,如同洪水中的生命方舟。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這是蓄洪前後的莊臺對比圖。莊臺形似倒扣的盆,中間高、四週低,人居住在臺子上,洪水從四週流過。(資料圖)

 

總書記調研的西田坡莊臺與王家壩閘“同齡”,建於1953年,是一個佔地13.2畝、臺高海拔30.6米的安全莊臺,現有居民24戶51人。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西田坡莊臺(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隨著退水閘開閘退洪,蒙洼蓄洪區的道路目前已恢復暢通,農田也具備耕種條件。當地迅速改種補種綠豆、毛豆、早熟玉米和其他蔬菜。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村民正在補種卷心菜和紅薯。(總臺央視記者石偉明、趙化拍攝)

 

在西田坡莊臺,總書記走進田間地頭,看望慰問受災群眾,了解農作物補種等情況。4年前的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時也曾來到遭受過特大洪災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了解災後重建情況。看到村民已經過上幸福的新生活,總書記説,我們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説到就要做到,今後黨和政府還會關心支持大家。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時政新聞眼丨​安徽之行,習近平為何先看淮河?

 

△當地種植的芡實,可藥食兩用。(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正如總書記所言,防災減災救災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汛期仍未結束,防汛不可放鬆。中國在應對疫情大考的同時,也必定會交出防汛救災的合格答卷。

 

 

△時政微視頻丨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