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兩岸|一紙封殺令引發的集體焦慮,愛奇藝到底怎麼台灣了?

民進黨當局近日宣稱,擬從9月3日起禁止愛奇藝、騰訊視頻等陸資互聯網視聽服務在台灣落地。一時間,各種焦慮遍佈了台灣各個社交平臺,台灣網友憂心“以後看不到愛奇藝”“會員費怎麼辦”等問題,民進黨各級官員則是從蔡英文到“立法委員”都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對於愛奇藝、騰訊等大陸視頻平臺遭到民進黨當局的封殺,當然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理由,就如最早提出封殺的那位民進黨“立委”説的:愛奇藝在台灣太火,有“紅色滲透”的嫌疑,可能被大陸用作“統戰”工具。説白了,還是民進黨當局用了N多年的“反中”戲碼罷了,目的就是破壞兩岸交流、挑動兩岸對立、切割兩岸連接。只是他們大概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這場戲中被嘲諷的主角,因為愛奇藝在台灣的用戶裏“最著名”的兩位,就是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

 

蔡英文曾于去年向媒體自曝,她喜歡睡前吃泡面,刷《延禧攻略》《如懿傳》和《甄嬛傳》;蘇貞昌曾在兩年前接受採訪時把馬英九比做《延禧攻略》裏的“爾晴”。當時《延禧攻略》是愛奇藝台灣站獨播,《如懿傳》是騰訊視頻海外版We TV獨播,蔡蘇二人的追劇平臺不言而喻。另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愛奇藝用戶是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她先是在4月時稱“中資”的愛奇藝未經許可進入台灣市場,隨後卻在7月的自拍照中被發現電腦螢幕顯示的正是愛奇藝頁面,於是被網友調侃為“上班還看愛奇藝的‘立委’”。

 

大陸視頻平臺遭到“台灣最著名用戶”封殺後,引發的焦慮潮卻要由人數眾多的普通台灣用戶來承受。據臺媒報道,僅愛奇藝在台灣的活躍用戶數就有200萬,付費用戶近百萬,每月不重復登入人數超1000萬人次。封殺令下發後,在臉譜網的“陸劇討論社”主頁上,一眾台灣網友哀鴻遍野,有人鬱悶:“那之後要怎麼看劇?”有人想不通:“第四台(台灣本土視頻APP)難看又貴,愛奇藝選擇多又新,為什麼要封殺?”更多的台灣網友則是一邊吐槽“只怪台灣電視劇太難看了”,一邊理智地給出答案:“反中呀”“打壓陸資企業,破壞兩岸經濟合作”。大家雖然看透一切,但也不忘嘲諷一句:“看個劇也要扯上這些!民進黨何必呢?”

 

民進黨當局近年來使用的切割兩岸交流的手段愈發惡劣與無恥,讓期待和平發展的兩岸同胞備感憂心,但台灣旺旺中時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有高達58.1%的島內民眾認為兩岸應“加強交流”,其中20至29歲的青年族群更是力主兩岸交流,佔比高達72.4%;即便是泛綠選民也有44.5%認為要“加強交流”。

 

所以,即使是在民進黨當局用了比言語恐嚇更嚴重的法律懲處手段後,即使是在當前臺海局勢已經可以用危險來形容的情況下,台灣的主流民意仍然是期待兩岸加強交流的。更何況,在這個互聯網已經非常發達的時代,兩岸交流怎麼可能是“台獨”説擋就能擋得住的呢?除了專家直言“技術上不太可能讓台灣觀眾完全看不到愛奇藝”,台灣網友們也給出了很多可以繼續觀看愛奇藝的方法。

 

難道就因為愛奇藝在台灣“太火”而惹到了民進黨當局?想想當年,台灣的影視劇、流行歌曲、綜藝可是火遍了大陸的大江南北,那時可從來沒人説過什麼台灣是在搞“文化滲透”“政治滲透”的鬼話。民進黨當局為了政治私利已經荒謬成性,凡是跟大陸沾點邊兒的事都要政治操弄一番,甚至不惜把自己活成了國際笑話。無論如何,民進黨當局阻礙兩岸交流不得民心,終將是死路一條。(文|趙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