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通過閱讀 銘記抗戰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結束。轉眼之間,抗戰勝利已經75年了。還記得5年前,在天安門前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精神抖擻,在車上敬禮,他們是那段苦難而崢嶸的歲月的歷史見證人。隨著時間流逝,老兵的身影終將逐漸淡去,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該如何銘記這一切?只有通過閱讀,通過學習,通過口耳相傳。筆者不揣淺陋,在此向讀者們推薦幾部與抗日戰爭有關的著作。

 

首先想為讀者們推薦由軍事科學院的軍史專家們通力合作的《中國抗日戰爭史》。這部書代表了國內研究抗日戰爭的最高學術水準,詳細記述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這14年抗戰的歷史。對於想要認真研究抗日戰爭史的讀者來説,這本書是必讀的。由於其是學術著作,所以都是靠史料來説話,資料、數據非常詳實,著眼點在於厘清歷史基本線索,而並不在於描寫具體的作戰場景。

 

夜讀 | 通過閱讀 銘記抗戰

 

▌《中國抗日戰爭史》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著 解放軍出版社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很長時期內,抗日戰爭史研究中對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敘述較多,而對正面戰場則較少涉及。改革開放後,正面戰場的研究逐漸放開,但是早期出版的許多作品,往往都是參照台灣出版的抗日戰爭史籍撰寫的。而台灣的這些史籍有許多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地方,比如污衊、貶低八路軍和新四軍,對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則多有掩蓋事實、捏造戰況的問題,甚至還有故意篡改檔案的情況。另外,國民政府時期的戰鬥詳報、作戰總結以及各種新聞媒介在當時發表的戰況報道等,經常虛構戰情、浮誇戰績,所以不能隨便拿來就用,需要仔細比對、分析、甄別。

 

所以,要研究抗戰史,達到鑒往知來、古為今用的目的,就必須要先對史料進行去偽存真的梳理工作。這就是《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編寫的緣由。編寫者在“緒論”中寫道:

 

參加撰寫和編審的人員,有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國共兩黨的將領,也有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軍事史的學者。我們站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立場上,力求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對中日及各有關方面的資料進行相互印證、研究,實事求是地反映正面戰場的作戰,既不增加什麼,也不減少什麼;既不為之“擦粉”,也不為之“抹黑”,讓世界各國的讀者了解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的真實歷史……

 

 

▌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郭汝瑰 黃玉章 主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該書認真貫徹了這一編寫精神,為研究正面戰場做了最基本的資料考證工作,還原出最接近歷史真實的戰爭實況,並以客觀的態度,對正面戰場的經驗、教訓做了深入的分析。自2001年初版以來,以其嚴謹、求真的治學精神受到了學界的廣泛讚譽。

 

前面介紹的兩種,都是很嚴謹的歷史著作,對於一般讀者來説,或許會感覺有些枯燥乏味。畢竟,大部分人並不想深入鑽研歷史,對軍事也沒有迷到那個程度,他們只想大概了解一下抗日戰爭的總體過程,讀一些祖輩們英勇奮戰、壯烈捐軀的感人故事,達到追念先烈,不忘國恥,也就夠了。

 

最適合這一類讀者的,是紀實文學作品。這類作品文學性比較強,有許多具體細節描寫,更加形象、感性,更加有現場感、代入感,能夠直接喚起讀者的情緒。這一類著作,現在市面上很多。有一些是一本書細説一個戰役的,比如武漢大學出版社的“經典戰史回眸·抗戰系列”,就很不錯,其中的分冊有《血肉磨坊:淞滬會戰》《關山悲歌:太原保衛戰》《烽火邊關:華北抗戰》《血肉長城:徐州會戰》《鏖兵江漢:武漢會戰》《悲歌三湘:湖南五次會戰》《鐵血遠征:滇緬會戰》等等。

 

另外,也有一些作品是分專題來寫的,比如軍史作家薩蘇善於挖掘史料,並訪談抗戰老兵,加以實地考察,寫出了一些品質較高的作品,如《國破山河在》《退後一步是家園》《尊嚴不是無代價的》《最漫長的抵抗》《突破緬北的鷹》《非常抗戰》等等。

 

但是,上述這些作品都不能在一部書裏把整個抗戰的過程寫全。目前把抗日戰爭全面、完整寫下來的紀實文學作品,要數王樹增的《抗日戰爭》。王樹增是著名的軍旅作家,一直致力於用紀實文學的形式來介紹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戰爭,已經形成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的完整系列。

 

 

▌ 《抗日戰爭》 王樹增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抗日戰爭》是一部全景式的鴻篇巨制,厚厚3大本,每本60萬字。既有宏觀上的國際形勢介紹,雙方首腦將帥的戰略構思和決策,也有微觀上基層部隊作戰細節的描寫。抗日先烈前赴後繼,以低劣武器與強敵決死拼殺的悲壯場景,寫來栩栩如生,常常讓人血脈噴張,熱淚奔涌,掩卷太息,心意難平。

 

中國歷來有“左圖右史”的説法,讀歷史,尤其是戰爭史,如果沒有地圖,往往就難以形成直觀的印象。而有了地圖,就可以仔細學習、研究、揣摩,詳細了解作戰過程,並進一步理解雙方戰略戰役決策和意圖。關於抗日戰爭史的許多著作本身也附有地圖,但常常讓人感覺不夠用。

 

武月星主編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地圖集》是海內外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抗日戰爭史的專題地圖集,製圖精美,學術上非常嚴謹,值得信賴。內容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了把日本侵略中國的來龍去脈勾勒得更加清晰,在《序編》部分還加入了“中日甲午戰爭要圖”、“日本加入八國聯軍侵華和日俄瓜分東北示意圖”、“日本出兵山東與濟南慘案示意圖”等圖,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前因後果。這本書雖然名為“地圖集”,實際上也可以當作一部簡明的抗日戰爭史專著來看,具有獨立的閱讀和參考價值。

 

 

▌《中國抗日戰爭史地圖集》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地圖出版社 合編 中國地圖出版社

 

研究戰爭,不光需要蒐集己方史料,對方的史料也同樣重要。一方面,為了知彼知己,要了解對方當時是怎麼想的,內部有什麼爭論,最終如何決策,如何協調;另一方面,在具體作戰行動的執行過程、戰果記錄等事項上,也可以與我方記錄進行比對和印證,從而更全面、更精確地還原歷史。

 

堀場一雄(1900—1953)是舊日本陸軍大佐。在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他始終在策劃侵華戰爭的核心機要部門擔任要職,有許多戰爭方案,就是由他擬制的。其他機密一手資料,他也大量經手。所以,他是非常了解侵華戰爭期間日本的戰爭指導思想的。戰爭結束後,堀場一雄撰寫了《日本對華戰爭指導史》,系統敘述了從盧溝橋事變開始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舊日本軍人的立場、角度介紹了其戰爭指導方針和作戰原則,並詳細闡述了日本當局勾結中國頑固派、收買投降派、反對中國共産黨和人民大眾的戰略、策略。可想而知,這本書對於研究抗日戰爭具有多高的史料價值。

 

 

▌ 《日本對華戰爭指導史》 [日]堀場一雄 著 王培嵐 等譯 世界知識出版社

 

與本書相類似的,還有舊日本軍官服部卓四郎的《大東亞戰爭全史》,也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該書主要是講太平洋戰爭的,但是也可以作為抗日戰爭研究的重要背景參考資料。至於兩書中為日本侵略戰爭和軍國主義辯護的立場,讀者們自可加以鑒別和批判。(責編:陳夢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