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資源稅法,讓發展更“綠”

首部資源稅法,讓發展更“綠”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對矸石山開展全方位治理和生態修復,曾經的城市“瘡疤”正在逐步消失。圖為峰峰礦區新三礦矸石山治理區。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首部資源稅法,讓發展更“綠”

 

近年來,山西省加快推進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圖為山西燃氣集團武鄉南區塊煤層氣井的排採現場。柴婷攝(新華社發)

 

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正式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成果從此上升為法律。至此,車船稅、環境保護稅、煙葉稅、耕地佔用稅、資源稅五大資源環境類稅種已全部完成立法。

 

資源稅將如何推動資源集約開發利用和綠色發展?新稅法對企業、對個人有哪些影響?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企業和專家學者。

 

為綠水青山拉起“保護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資源稅法的實施,在保持現行稅制框架和稅負水準總體不變的基礎上,增強了資源稅在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功能,為綠水青山拉起了一張牢固的“保護網”。

 

此次資源稅立法的一大亮點是規範細化了稅目,從法律上確立了從價計徵為主、從量計徵為輔的資源稅徵稅方式,所列164個稅目覆蓋了目前已發現的所有礦種和鹽,其中的158個實行從價計徵。

 

國家稅務總局財産和行為稅司副司長劉宜解釋説,從價計徵制度彌補了之前從量定額機制下資源稅負與礦價不掛鉤的不足。“從價計徵機制下,資源稅負隨著礦價的升降而自動增減,有利於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資源大省如何用好稅收手段呵護自然資源?

 

河南將已探明儲量並頒發採礦許可的75個礦種納入徵稅範圍,覆蓋了全省開發的所有資源品目,並統籌考慮資源品位、開採條件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山西為鼓勵企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對納稅人開採共伴生礦、低品位礦的,依據地質勘查報告和礦産資源儲量備案證明,減徵30%資源稅;對納稅人開採尾礦的,則免征資源稅。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蔣亞娟表示,首次將開發資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為確定資源稅稅率的重要因素,有利於發揮資源稅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資源稅法拓展了徵稅範圍,將徵稅範圍表述為“開發應稅資源”,區別於原來的“開採礦産品和生産鹽”,實際上將水資源等納入在內,有望在未來發揮調節水資源合理利用的作用。“資源稅法授權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試點徵收水資源稅,為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提供了法律依據,預留了改革的空間。”劉宜説。

 

驅動企業“渣裏淘金”

 

資源稅的納稅人,主要是各類資源開採企業。資源稅法的實施對相關市場主體有何影響?

 

“我們既産鐵礦石,也産鐵精粉,之前鐵礦石的銷售額要通過換算比來計算,不但計算複雜,也不好理解。資源稅法實施後則直接對鐵礦石企業明確了原礦和選礦兩個稅率,這樣計算和申報起來就便利多了。”山東金嶺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辦稅便利是資源稅納稅人的共同感受:保留按月申報納稅,增加按季申報納稅;申報期限統一改為15日內;按原礦、選礦分別設定稅率……資源稅法統一了稅制要素,簡化了納稅申報,規範了優惠政策,為企業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

 

一系列減免稅政策,也讓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更有動力。

 

“資源稅法施行3年內,對充填開採置換出來的煤炭,資源稅減徵50%。按照企業年充填量60萬噸測算,公司預計可享受減稅1122萬元。”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産基地,也是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資源稅減稅優惠極大鼓勵了公司矸石充填開採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煤炭資源綠色開採。

 

傳統作業方式下,煤炭開採會産生大量廢棄矸石,堆積形成的矸石山不僅佔用耕地,而且污染環境。充填開採方法卻能將矸石“變廢為寶”:隨著工作面推進,將矸石填充到採空區或離層帶,實現“以矸換煤”,提高煤礦回採率,減少廢物排放,防止地表塌陷。“矸石充填開採不僅使企業得到了減稅優惠,還減少企業排矸費支出750萬元,保護了地下水,減少了地質災害,也很大程度解決了周邊村莊的環境污染及搬遷問題,可謂一舉多得!”西山煤電有關負責人説。

 

重慶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則從精準的稅收優惠政策中看到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抽採煤層氣是該公司業務之一。煤層氣是賦存于煤層中與煤共伴生、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優質清潔能源,當它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時,遇明火很容易發生爆炸。因此,如果在採煤前先開採煤層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優質能源,還能降低事故發生幾率、保證生産安全。受益於資源稅法中新增因安全生産需要抽採的煤層氣免稅政策,公司財務總監梁毅算了一筆賬:“公司預計一年能少繳近200萬元資源稅,這筆錢我們可以用來增添智慧選矸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

 

減免稅政策利好實現了鼓勵與約束的“雙向驅動”,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走綠色發展、安全生産之路,對資源“渣裏淘金、吃幹榨凈”,使資源稅成為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良性“催化劑”。

 

下好資源稅徵管“一盤棋”

 

資源稅屬於地方稅,未來如何因地制宜確定稅率、出臺減免稅政策?

 

資源稅法明確,採取分級分類確定稅率的權限劃分方式,除了對原油、天然氣、中重稀土、鎢、鉬等戰略資源實行稅法直接確定的固定稅率,其他應稅資源實行幅度稅率,由稅法確定幅度,並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提出本地區的具體適用稅率,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決定。“這種方式既可以保障國家對戰略資源的宏觀調控需要,又對地方充分授權,有利於調動地方加強管理的積極性。”劉宜説。

 

稅法還授權地方可以決定出臺若干減免稅政策,包括對納稅人開採或者生産應稅産品過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自然災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損失以及開採共伴生礦、低品位礦、尾礦,給予減免稅等兩項政策。

 

資源稅徵管,需要財稅部門與各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在河南,財稅部門牽頭協調多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發揮行業協會等第三方優勢,加強資源稅事前事中事後管理;在陜西,各級財政、稅務和自然資源部門深入760多戶資源稅納稅人調研,採集指標數據,縝密測算,使資源稅法授權事項實施方案最大限度契合實際;在江西,稅務部門與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協調配合,組織開展全省資源稅專項調研,分類匯總10萬餘條數據,完成89個稅目的稅率測算……各地在做好資源稅法實施準備工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多部門良性互動的共治格局。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譚珩指出,今後要注重通過稅收手段促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下一步,稅務部門將聚焦服務“六穩”“六保”大局,推動實施好資源稅法,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標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