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從台灣教科書中消失,“去中國化”已到如此卑鄙之地步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9-10 11:15:5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據臺媒報道,台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週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只字未提。
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是民進黨當局在歷史教學領域搞“去中國化”,構建所謂“台獨史觀”的慣常操作。尤其自2018年民進黨當局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以來,歷年教材混亂的體系、錯漏百齣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就飽受詬病。
“去中國化”教育的逆流已在台灣存在幾十年,滲透于歷史、語文、地理和社會等多個科目。種種抹殺史實、顛倒黑白的“斷根”“摻水”,將直接扭曲年輕一代的時空觀念,侵蝕台灣人賴以生存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傳統。
面對如此教材,接受如此教育,台灣年輕一代必然會缺乏對自己民族根源的認知能力,缺乏對現實政治謊言的判斷能力,更嚴重的是失去根脈依歸,又將如何構建起家國認同、甚至自我認同?所謂“知所從來,思所將往”,連過往都丟得乾乾淨淨,又將如何走向未來?
有台灣教授批評稱,新版教科書是“是散播仇恨感的歷史觀,挑撥傷害民族感情”,內容“淩亂、不知所云、沒有時序、沒有前因後果”,“破碎”已成了民進黨當局中國史教育的最大特色。
“台獨”勢力為了塑造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堅持不問史實、罔顧是非、硬幹到底。民進黨當局使用種種卑劣手段,不顧台灣人的生活方式、語言習慣、信仰文化所從何來,硬是把中華文化稀釋到不同文化中、説成影響台灣的文化“之一”。
歷史就是歷史,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自有其韌性與魅力所在,不是宵小之徒的鬼蜮伎倆就能連根拔起的。兩岸血脈聯繫不會斷裂,正義的聲音也不會缺席。那些“逆流”而動者,不僅徒勞,還會淪為歷史罪人。(文/雙九)
相關新聞
- 2020-09-08大肆“去中”!臺曆史課綱中國史大幅縮水 《史記》不提、三國史被刪
- 2020-09-09綜述:民進黨強力阻撓恫嚇民眾參加海峽論壇 引發島內輿論撻伐
- 2020-09-08嫌棄大陸口罩?民進黨先照照鏡子(日月談)
- 2020-09-04民進黨當局又斷海峽論壇溝通管道,這是兩岸交流悲之大哀
新聞推薦
- 歌曲《沒出息》在兩岸爆紅 ,國臺辦表示:樂見這樣自然、有趣、快樂的兩岸民間互動交流2025-10-16
- 福馬“同城生活圈”再提速:黃岐口岸臺胞一小時領取臨時駕駛許可2025-10-16
- 半紙家書連兩岸 臺胞尋親終團圓2025-10-16
- 2025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在京開幕2025-10-16
- “太熱情了”——兩岸同胞感受相互情誼綿延不斷2025-10-16
- 彭麗媛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配套活動“數智賦能婦女和女童成果展”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