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經典的電影臺詞和畫面,往往有穿透人心的神奇效果,觀影也因此成為人們熱愛的娛樂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電影市場受到嚴重衝擊。為了幫助影院撐過難關,千萬元“京影券”近期發放,鼓勵市民走進久違的影院。電影作為“第七藝術”,是如何做到自誕生至今持續受到萬眾追捧的呢?

 

1.由一場賭局引發的光影革命

 

萬物最有趣的往往是起源。1872年,一場賭局拉開了電影史的序幕。在一次酒局上,加州州長利蘭·斯坦福認為賽馬狂奔時四蹄是同時離地的,政敵們嘲笑他的想法愚蠢荒謬,斯坦福下注25000美元,請來舊金山攝影師愛德華·幕布裏奇驗證他的説法。幕布裏奇接下工作,將一排相機架于跑馬道旁邊,用電磁快門捕捉一連串騎馬者越過低欄的照片。這組照片證明了馬在飛奔時的確四蹄離地,讓斯坦福贏得了賭注,也讓巴黎畫家梅松尼爾著了迷。

 

梅松尼爾將這些照片做成剪影,置入一個轉盤內,在剪影后面打光,在轉盤前面安裝一個不透明的圓盤,等距留下縫槽,這個有縫槽的圓盤向相反的方向旋轉,轉動時因“視覺暫留”而使人留下持續的活動印象。由於眼睛存在視覺惰性,光象一旦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將會對這個光象的感覺維持一個有限的時間,這種生理現象叫做視覺暫留。對於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視覺暫留時間約為0.1至0.4秒,借此可以創造連續的幻覺,這正是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

 

電影的出現依賴於攝影技術的革新,尤其美國傳奇企業家喬治·伊士曼(柯達公司創始人)在感光膠片領域的一系列成果。1878年,伊士曼發明瞭一種涂有一層幹明膠的膠片,而在此之前,感光底片都是濕片。濕片片基涂了乳劑之後,必須趁其未幹立刻曝光和沖洗,而幹片則在什麼時候曝光和沖洗都可以。1886年,伊士曼又研製出卷式感光膠捲,即“伊士曼膠捲”,結束了用濕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照相底片的歷史,使攝影日益成為一件輕鬆簡便的事情。

 

光學的發展推動了早期放映機的問世——一種播放幻燈片的簡單裝置。梅松尼爾製作幻燈片的新聞傳到了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的耳朵裏,愛迪生利用伊士曼新發明的感光膠片,製作了最原始的電影放映機,類似中國古代的走馬燈。愛迪生將膠片纏繞在一連串活動卷軸上造成一個循環,影像通過一塊天然的可以聚焦的放大鏡投射在觀眾可以通過其看到影片的窺視鏡上,轉動的快門夾在燈和放大鏡之間,提供“視覺暫留”印象。1891年8月,愛迪生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並且迅速將放映機投入商用,觀眾每投一分錢可在透鏡前觀看連續活動影像轉動一圈。美國商人拉伕購買了大量愛迪生“活動電影放映機”,並於1894年在百老匯1155號開了第一家電影院,門票25美分。但習慣了歌劇院的觀眾認為電影院是粗鄙不堪的地方,直到20年後,法律仍規定電影院不得設在離教堂200尺範圍內。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一經面世便受到社會極大關注,很多發明愛好者將精力投入電影放映機改良之中。例如愛迪生的放映裝置因轉速不一,常常造成膠片撕裂,為了延長電影放映時間,萊瑟姆在影片片門上下留下一些膠片鬆弛部段,這樣就避免因拉扯影片而造成的膠片斷裂。又如愛迪生的助手迪克森為了逃避愛迪生的專利統治,發明瞭全新的放映裝置,每格畫面被印在單獨的紙板上,一連串安裝于一個輪子上,當手柄轉動輪子時影像便轉動起來。這樣一種依靠翻頁製造活動影像的裝置,是所有現代電影放映機的雛形。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愛迪生的發明漂洋過海,讓法國化學家盧米埃爾兄弟著迷不已,愛好攝影的兄弟倆開始廢寢忘食地開發自己的電影放映機。在研製放映機時,盧米埃爾兄弟從縫紉機中得到了啟示,採用抓片爪抓膠片,以兩個扇形瓣組成圓盤遮片裝置,巧妙地解決了膠片間歇通過片門的問題。他們還設計了每秒鐘16個畫格的放映速度,解決了放映畫面的清晰度問題。這樣,法國本土的“活動電影機”就宣告誕生了。

 

盧米埃爾兄弟于1891年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但這並不是電影史上的第一。1888年10月,英國人普林斯以賽璐璐膠片和單鏡頭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態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園場景》,這段不到3秒鐘的影像記錄了四個人在花園裏做著滑稽的動作,並在普林斯自家的工廠與莊園放映過,但並未公開放映。因此,哪個是世界第一部電影成為了電影愛好者茶余飯後爭論的話題。

 

1895年2月13日,盧米埃爾兄弟倆獲得了電影專利證書,其中包括電影攝影機、放映機和電影銀幕。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館第一次向公眾放映了自己拍攝的影片《工廠大門》《火車到站》等,這一天被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被譽為“現代電影之父”。

 

2.為電影賦予特效與想像力

 

1895年盧米埃爾的電影首映時,法國魔術師梅裏埃也花了1法郎到場觀影。梅裏埃被這些“活動的畫面”深深吸引,立志要從事電影製作。幾經改進,他終於造出了一台自己的攝影機,並於1896年申請了專利,從此,梅裏埃為人類電影史掀開了最華麗的一頁。

 

在梅裏埃之前,電影都是盧米埃爾兄弟那種紀實風格的短片,當時所做的只是再現生活,作品都是直接從現場攝取的,幾乎沒有導演的編排和干預。梅裏埃發揮自己天才的創造性,著力於特技攝影,成為科幻片鼻祖。

 

其實,這也源於一場偶然。一次,梅裏埃放映影片時發現,一輛行駛的公共馬車忽然變成了運棺材的馬車,這令他十分驚惑不解。原來那天拍攝時,膠捲因機器故障被挂住,再拍時,一輛運棺材的馬車恰好行駛在原來馬車的位置上。這次“事故”使身為魔術師的梅裏埃茅塞頓開,明白了“停機再拍”的奧妙。

 

梅裏埃採用“魔術照相”的手法,創造了慢動作、快動作、倒拍、多次曝光、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他還首次透過玻璃魚缸拍攝水下的情景。梅裏埃拍攝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鏡頭,又有令人恐怖的場景,他因此被譽為“電影魔幻大師”。

 

早期的導演是“N合一”,他們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機械工和攝影師等。他們負責監督拍片,自寫劇本,調教演員,安排鏡位,一路即興創作,直到最終剪輯為影片。

 

1902年,梅裏埃拍攝了世界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這部影片根據儒勒·凡爾納的小説改編。梅裏埃讓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去月球旅行,他們坐在美麗女海員搬來的炮彈裏,被發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會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諸神,並且目睹了許多梅裏埃想像中的奇異景象。這部只放映15分鐘的影片投資了1500金路易,被電影發行商視若珍寶。

 

後來,梅裏埃的魔幻電影陷入刻板的模式化,觀眾厭倦了華麗而沒有情節的鬧劇,梅裏埃的明星公司由此陷入困境,被法國新崛起的百代公司擠垮和兼併。

 

根據《中國電影通史》記載,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影片,標誌著中國電影的誕生。《定軍山》的拍攝地就是豐泰照相館,拍攝時,攝影機擺放的位置是在觀眾席,因此這部由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電影是一部戲劇紀錄片。早期的中國電影與戲曲有著密切的關係,深受當時被稱為“文明戲”的話劇的影響,所以這一時期的電影又叫做“影戲”。之後,任景泰還拍攝了《長坂坡》《艷陽樓》等戲曲片。

 

3.默片時代的蒙太奇

 

電影誕生10年之後,作為一種工業得到了極大地發展。世界各國導演先後拍攝出不同風格的影片,使之逐漸成為一門藝術。1908年至1927年是世界無聲電影的全盛時期,各地涌現出一批世界聞名的電影藝術家和電影作品,在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格裏菲斯是美國早期電影史上一位傑出的大師,人們將“格裏菲斯時期”稱為代表美國電影稱霸世界的時期。他在青年時期經歷豐富,曾當過記者、消防員、詩人、金屬廠工人等,1907年,32歲的格裏菲斯踏入電影界後,不久被提拔為比沃格拉伕公司的導演。此後的四年時間,他共導演了約400部影片,成果卓著。在《孤獨的別墅》一片中,他吸取了梅裏埃的特技技巧,創造出“平行蒙太奇”手法,就是將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場景中的動作交錯剪接,大大加強了影片的氛圍,使電影擺脫了原有舞臺劇平面的描述手法,極大地擴展了電影的時空感。

 

代表格裏菲斯成就的影片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這兩部經典之作,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同時也被公認是電影藝術化的標誌。在他的創作中,影片裏不再是場面,不是現實生活的忠實記錄或舞臺劇的簡單攝錄,而是分鏡頭,大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交叉使用,這些都是電影史上的首創。

 

《一個國家的誕生》耗資超過10萬美元,共有1500個鏡頭,時長3個小時,絕對是當時的“大製作”。這部電影以南北戰爭為背景,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鏡頭為基本組成單元的長故事片。影片上映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甚至發生武鬥,但商業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當年盈利超過100萬美元。有了底氣的格裏菲斯在隨後的1916年拍攝了另一部傑作《黨同伐異》,影片在四個故事的交替轉換處,穿插了一個母親搖搖籃的鏡頭,這便是電影史上第一次運用蒙太奇隱喻的嘗試。這部影片氣勢驚人,為了拍好“巴比倫的陷落”,格裏菲斯竟讓人搭建出一座縱深1.6公里的城堡,城墻上還可任馬車馳騁,參演的群眾演員達6萬餘人。但遺憾的是,這部耗資260萬美元的巨片並未取得相應的票房,相反,格裏菲斯因此負債纍纍。雖然票房不如意,但格裏菲斯對世界電影的貢獻必須給予承認,是他將電影從戲劇中分離出來,使之成為一門獨立的“第七藝術”。

 

默片時代不得不提的還有一位大師——卓別林,一頂圓禮帽、一撮小鬍子、一雙反穿的大皮鞋再加上扭著屁股走路的形象,讓人們永遠記住了這位喜劇大師的表演。卓別林的一生創作了近80部喜劇,《淘金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代表作具有永久的魅力。卓別林的電影中精心選擇噱頭,巧妙運用誇張,狠狠地嘲諷了社會上的醜惡,使無聲電影閃耀出富有詩意的光輝。著名電影史學家薩杜爾指出,“卓別林的作品是唯一能為最貧苦階級和最幼稚的群眾所欣賞,同時又為水準最高的觀眾和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所欣賞的影片。”

 

4.有聲電影終結默片時代

 

電影業在其誕生後短短三十年便迅速集齊了産業繁榮所需的制度、技術、人才和資本,奠定了未來發展的走向,之後電影的進步,依賴於拍攝手法、電影工業和導演們的貢獻。最大的改變是默片時代的終結,有聲電影的出現,以及電影造就的明星們席捲全球的影響力。

 

對於觀眾而言,看默片得有些條件。首先就需要比看有聲片專心,觀眾得追著劇情要點和角色細節仔細看,否則就看不懂。默片時代並非全無聲音,華納兄弟的《劍俠唐璜》公映時將主題音樂錄在大蠟盤上,與影片同步播放,這種影音同步播放的方式很受歡迎,以至於《劍俠唐璜》在紐約各大劇院連續放映了八個月。這股熱潮開始擴大,福克斯公司引進新的聲音播放設備,將聲音直接錄在影片中,這比華納公司使用笨重的唱片同步設備優越得多。福克斯使用這個新設備記錄下了查爾斯·林德伯格橫渡大西洋的壯舉,飛機引擎的轉輪聲等,令觀眾們如臨其境,全場無比興奮。

 

到了1928年夏天,最好的默片已經賣不過平庸的有聲電影。各大片廠涌入百老匯搶奪有劇場經驗的導演、編劇和演員,新的時代來臨了,電影從光學領域邁入電學時代。一個由卓別林、基頓、羅德和哈裏·蘭登共同構築的默片喜劇世界,在有聲片來臨時消失了。

 

著名導演黑澤明曾説,電影的聲音不僅加強,而且數倍地放大影響的效果。事實也是如此,1930年,全世界電影觀眾每週高達2.5億人次。電影業的頂峰象徵是電影節的設立。192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設立了奧斯卡金像獎,首任主席為當紅影星范朋克。1932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誕生。

 

然而好景不長,1940年以後,電視産業開始飛速發展,50年代末全美家庭電視普及率達到85%。電視劇削弱好萊塢長達20年,家庭觀眾被電視劇拉走,電影院只剩下年輕人。美國本土電影觀眾銳減80%,很多導演開始轉做電視劇。在日本也是如此,1960年日本製作了547部電影,達到了該産業輝煌的頂點,觀影人數最高為11億人次。就在同期,電視進入尋常家庭後,1963年觀影人數已跌破高峰時的一半。在1964年彩色電視普及後,黑白電影便從絕對“老大”地位很快銷聲匿跡了。於是,電影業發明各種寬銀幕、加大電影技術投入並且塑造出更多的電影明星來對抗電視,一個更加成熟、更加體系化、更加有吸引力的電影業,在與電視、電子遊戲等各種大眾傳播媒介的競爭中重生了。

 

很多學者研究過,為什麼電影如此惹人喜愛。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給予了新的解釋。藝術是潛在意義的反映,滿足觀眾和藝術家潛意識的需求。弗洛伊德認為藝術即是白日夢和願望的達成,也是替代性解決現實中無法滿足的衝動和慾望。電影表面的內容下總隱藏著巨大的社會和精神訊息。現在的電影比過去表現出更強烈的個人意志,普通個體成為承載矛盾與衝突的主角,電影表現個體,個體也在電影裏找到了現實中的自己。

 

趣味閱讀

 

看漫威電影有助緩解昆蟲恐懼症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怕蜘蛛或螞蟻的人看有蜘蛛或螞蟻場景的超級英雄電影可緩解對這兩種昆蟲的恐懼感。

 

以色列阿裏埃勒大學心理專家梅納赫姆·本-埃茲拉和巴爾伊蘭大學心理專家雅科夫·霍夫曼都是漫威電影迷。他們發現,怕蜘蛛的人在觀看7秒有蜘蛛場景的電影《蜘蛛俠2》片段後,恐懼感減少了大約20%,怕螞蟻的人在觀看7秒有螞蟻場景的電影《蟻人》片段後,恐懼感也減少了大約20%。但是,看7秒電影片頭或7秒其他沒有蜘蛛或螞蟻的電影片段,沒能讓他們減少恐懼感。

 

他們在《精神病學前沿》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超級英雄電影可能有不少心理層面的益處,例如,令人自我感覺更好,可以從影片角色直面恐懼的精神中獲取承受生活壓力的力量等。這兩名專家打算,在今後的研究中探索超級英雄電影是否有助於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因為與其他治療恐懼症的療法相比,看電影更有趣,更容易讓患者接受,更好操作。

標簽:影視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