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貨“帶”出大山 5G進村大有可為

“這款茶是2018年的頭春茶,品相非常好,針很多。已經三年份的茶,內涵物質及口感的轉化已經基本穩定,茶性轉溫,大家可以放心喝。”在福建南平政和縣鎮前鎮的扶貧電商物流園裏,一位身穿漢服的女主播正在直播間和網友互動,一邊介紹著茶葉,一邊回復著網友提出的問題。

 

把貨“帶”出大山 5G進村大有可為

 

吳曉霞在直播間,直播賣茶葉。周頔 攝

 

女主播名叫吳曉霞,鎮前鎮寶岩村人。

 

1989年出生的吳曉霞一畢業就去了杭州,從四季青服裝市場做銷售員,到組建團隊創業做淘寶線上女裝銷售,從線下轉戰線上,她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一幹就是8年。

 

“其實,銷售業務從線下轉到線上以後,通過直播賣貨,這些年來整體收益還事不錯的。畢竟直播了這麼多年,有固定的粉絲,穩定的團隊,除了自己生活外,還能每個月給家裏貼補家用,日子過的還算順當。但疫情來的太突然了,我想趕緊回家陪陪家人,所以去年年底,我就回來了,也想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休息再回去。但看到現在的家鄉,我決定不走了,在家鄉賣茶葉比杭州賣衣服好。”吳曉霞斬釘截鐵。

 

2020年,成了吳曉霞事業的重要分水嶺。

 

離家創業8年的女主播,有著不錯的收入和穩定的團隊,為何回鄉住了幾個月就決定不走了?記者日前跟隨工業和信息化部走進了福建省政和縣鎮前鎮寶岩村,曾經那個山勢險要、交通閉塞、産業稀缺的貧困革命老區村大變了樣:信息化養雞場、VR360度全景茶園、直播帶貨基地、電商物流園……在信息網絡的助力下,寶岩村的“路”正越走越寬。

 

“鋪好兩條路,讓村民出的去,讓財富進的來”

 

得益於信息網絡的暢通,吳曉霞在村子裏把老本行發揮到了極致。“雖然我每天只直播3個小時,但其實,我已經工作8-10個小時了。除直播以外,我還要拍農作物視頻、剪輯視頻、自己了解産品詳情和農作物種植過程,有的時候自己也要下地採茶。”吳曉霞告訴記者,她會把她看到的都拍下來及時發到朋友圈,將家鄉最真實的一面同步給網友和粉絲。

 

但在吳曉霞返鄉創業之前,寶岩村並不是這樣。

 

位於政和縣鎮前鎮東北方的寶岩村,距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曾經,進村道路崎嶇、網絡不通,463戶村民,超過三分之二外出務工,有近十分之一的貧困戶,是個典型的“空殼村”,也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怎麼啃?誰來啃?

 

2017年12月,聶鑫來了。

 

生於1986年的聶鑫是福建聯通南平市分公司選派的寶岩村第一駐村書記。他的父親就是個老村書記。“當時接受選派,我特別開心,因為可以體驗父親做過的事兒,但來了這裡我才發現,寶岩村的第一駐村書記真的不好當。”

 

2017年12月17日,是聶鑫進村的第一天。“到了寶岩村,到處都是冰柱,下了車一不小心就會滑倒。路上左右都是山,總有一種石頭會隨時掉下來的感覺,沒什麼安全感。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沒有網,好像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回想起剛進村的場景,聶鑫記憶猶新。

 

到了村裏怎麼辦?從哪下手?沒有任何駐村經驗的聶鑫決定從“家訪”開始。用了2個月時間,走訪了160多戶常住農戶,聊需求、尋“病因”,找到癥結,便立即對症下藥。

 

聶鑫下定決心,“我要在駐村的三年時間裏,鋪‘兩條路’,要讓村民出的去,讓財富進的來。”

 

第一條路就是進村的路,3年鋪5公里水泥路。得到南平市政和縣政府的支持後,鋪路工程隨即開始。“這條路太難鋪了。”聶鑫介紹,在山裏舖路,不是一般的困難。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全都是原始的山路,要一點點開闢,從2018年5月到現在已經完成4公里了,今年還剩最後一公里,勝利在望。

 

另外一條就是信息化致富路,也是從2018年5月開始,在福建聯通的支持下,網絡基站從盤山路一路修了上來,歷時3個月,共建成4個3G基站、4個4G基站,寶岩村也終於實現了4G網絡全覆蓋。

 

一子落,滿盤活。

 

通網以後,電商平臺搭建工作立即展開。“通網以後,我們註冊了‘千米蔬記’農産品商標,還自主研發了農村電商平臺,與鎮前鎮政府合作創辦了扶貧電商物流園,吳曉霞在電商物流園裏直播售賣的茶葉就是‘千米蔬記’的産品之一。”聶鑫説。

 

回鄉不到半年,吳曉霞就組建了10余人的直播小團隊,在電商物流園裏擁有了自己的直播工作室,幾個主播輪番上陣,把家鄉的茶葉、錐栗等農産品統統搬到了網上。“從5月份到現在,通過直播帶貨,我個人收入已經有大幾萬塊了。對我來説,又能宣傳家鄉,又能賺錢,這麼好的機會,我肯定不會再走了。”吳曉霞説。

 

“路”通了以後,底氣十足的寶岩村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60畝;種植錐栗4000畝;高山蔬菜2000畝……據統計,寶岩村村財收入由2017年的0元增長至2019年的30.5萬元,村民人年均收入由7091元增長至12553元,下轄的6個自然村已全部脫貧摘帽。

 

在吳曉霞看來,家鄉致富,已從願景走到現實。

 

“提升網絡覆蓋品質 5G在農村將大有可為”

 

1992年固定電話開通;1996年程式控制電話開通;1998年手機信號全覆蓋;2003年寬頻開通;2017年4G和光網實現行政村全覆蓋;2020年1月9日5G基站開通,下黨鄉成了福建全省首個開通鄉村5G基站的鄉鎮。

 

把貨“帶”出大山 5G進村大有可為

 

下黨村5G基站。周頔 攝

 

脫貧攻堅,網絡先行。近年來,網絡扶貧作為福建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抓手效果正逐漸顯現。“下黨村已安裝了2個5G基站,基本可以實現村民全覆蓋。”中國電信壽寧分公司副總經理胡建輝在基站旁向記者介紹,5G除了能讓村民享用高於4G近100倍的速率體驗外,現在最主要的是應用於下黨村的“定制茶園”。

 

胡建輝介紹,這個“定制茶園”是外地投資定制的,雇傭當地村民為勞動力來維護茶園,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通過5G支持的VR技術可以實現360度無死角觀看茶園現狀,達到實時反饋的效果。

 

隨著5G 基站在下黨村成功落地,越來越多的青年返鄉創業。退伍軍人吳坤培就是其中一員。“這是我拍攝的下黨村風光,原生態的種植基地、古村落的鄉鎮夜景,這些都是我拍攝的。拍完之後,我把這些視頻用手機軟體製作後上傳到社交平臺上,現在已經有5000多個粉絲了,很多人都私聊我,要來我們村裏旅遊。”在中國電信壽寧分公司黨支部和下黨村黨支部聯合打造的“黨建翼聯”活動室內,吳坤培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拍攝作品。

 

在吳坤培看來,這是他的一個機遇,也是他創業的第一步。吳坤培説,剛退伍的時候很迷茫,但是網絡卻讓他打開了思路,坐在家裏能和全國網友互動,這讓吳坤培驚喜萬分。隨著粉絲數量的累積,吳坤培打算在網上開設網店,將下黨村的筍幹、獼猴桃等特色農産品推薦給粉絲和網友,把家鄉的貨帶出去,把財富帶進來。

 

基站有了,5G通了,創業機會來了,但如何讓村民“用的起”5G?

 

“為鼓勵青年應用新媒體創業,我們和下黨村分別提出了支持計劃。我們從品牌宣傳支持、定向流量、終端優惠購、團購消費四個方面扶一把、幫一程,下黨村則將從活動場所、學習培訓、創業能手激勵三個方面幫助創業青年們創作更多作品,通過網絡帶動當地産品銷售與旅遊發展。”壽寧電信總經理周鑫新介紹説,村裏的貧困戶還能享受5G套餐4折優惠。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張學植在此次調研時指出,借助網絡,身處農村的貧困戶能夠跟城裏市民一樣,方便地從網上購買生活用品、電器、農資,農村黨建、各類社會服務走近老百姓身邊,農村電商、特色旅遊、智慧農業等百業興起,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鄉村延伸,網絡的應用,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方式。

 

“5G應用帶來的新業態和商業模式,就等於建了一間間‘樣板房’,要把5G應用進行規模化複製成‘商品房’,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5G的建設重點在城區,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網絡覆蓋率的提升,未來會根據應用場景的需要,5G基站在農村地區會有相應的部署。”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升網絡覆蓋品質,謀劃對接農村需求,深度開展20戶以上自然村、移民安置點、農場林場、生産作業區的網絡覆蓋,試點探索5G在農村的建設和應用,我們相信5G在農村將大有可為。”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局長程建軍説。

標簽: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