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沙綠色“鑰匙”走上國際舞臺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圖古日格嘎查,有這樣一條路,路南黃沙漫漫,路北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像一片光的海洋,太陽能光伏板下種著甘草和玉米,走近還能聽到家禽的叫聲。

 

這是庫布其沙漠生態太陽能光伏光熱治沙發電綜合示範項目的一景,該項目是庫布其治沙模式的一個縮影。中國通過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産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和技術持續性創新“四輪驅動”,累計治沙6000多平方公里,帶動當地超過10萬名群眾脫貧,既增綠又增收,既治沙又治貧,鍛造治沙綠色“鑰匙”。

 

中國治沙綠色“鑰匙”走上國際舞臺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基地(9月14日攝)。

 

多年來,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將中國庫布其治沙模式向全球推廣,並推動荒漠化治理人才交流合作,促進生態治理技術共享。

 

2013年9月,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上,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被作為實現全球防治荒漠化公約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平臺寫入大會決議。從2013年起,聯合國環境署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連續三屆參與主辦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

 

2019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讚賞中國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做出的貢獻,指出庫布其治沙模式能夠為人類解決未來生態問題和貧困問題提供借鑒。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在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庫布其治沙模式成功之處在於當地政府、企業與農牧民形成的良好關係。他説:“我參觀過世界上很多治沙項目,庫布其治沙模式有其獨特之處。”

 

獲聯合國“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的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曾四次走上《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講臺。他表示,將通過聯合國搭建的交流平臺,把庫布其治沙模式成功的經驗、成果和技術分享給全世界的荒漠化地區,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發展與生態科技創新。

 

中國治沙綠色“鑰匙”走上國際舞臺

 

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銀肯塔拉的防風固沙林(2018年7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十幾年來,在聯合國環境署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推動下,先後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2000多位政要、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公益環保人士來到庫布其,交流治沙經驗技術。

 

依託聯合國平臺,2011年庫布其引進以色列節水農業技術和北美洲良種土豆,在改良的沙漠上種植近2萬畝土豆,畝産達3.5噸,成為百事可樂、肯德基等公司綠色土豆供應基地。中國治沙核心技術也走出國門,在尼日利亞、摩洛哥、伊朗等國家進行試驗,目前正在洽談合作。

 

中國治沙綠色“鑰匙”走上國際舞臺

 

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特旗銀肯塔拉的防風固沙林(2018年7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聯合國環境署以庫布其為平臺,對青少年進行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2014年至2017年,聯合國環境署連續在庫布其沙漠舉辦青少年夏令營,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參觀各類防風林、防沙帶、種子基地和治沙設施,實地體驗沙漠生態修復成果,了解修復過程,學習環境維度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新華社記者趙澤輝)

 

中國治沙綠色“鑰匙”走上國際舞臺

 

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當地群眾在給沙柳澆水(2015年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標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