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記錄下這座英雄城市”——台灣青年來武漢“隨手拍”

用鏡頭捕捉武漢的城市風景,向身在台灣的親戚朋友講述這裡的“英雄故事”。10月22日至25日,22名在大陸多個城市工作生活的台灣青年來到武漢,走訪拍攝大街小巷、工廠、公園和社區,記錄傳遞武漢的新氣象與勃勃生機。

 

參加活動的臺胞吳明峰、郭秀格、黃宇甄等3人來自台北市和台中市,近幾年生活在廈門。這是他們第二次來武漢。今年1月,他們一起來到武漢遊玩,卻意外因為疫情而滯留。3人主動到社區報到,成為青年志願者,為居民送菜、送藥和取快遞。直到4月中旬,他們才離開武漢,返回廈門。

 

“再次來到武漢,不再感覺是一名遊客,而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郭秀格説,短短幾個月,看到武漢恢復得這麼好,非常欣慰。他和愛好音樂的朋友一起,將親身經歷創作出兩首歌曲:《我要和武漢在一起》和《偉大的中國》。“我要把這兩首歌帶給身邊的朋友,用歌聲來傳遞兩岸人民的深厚情誼。”

 

在北京工作的席嘉芬是一名紀錄片編導。一路上,她不停地拍攝沿街商店和市井生活。她告訴記者,看到武漢恢復後的樣子非常高興,她要將這裡人們的工作生活,特別是孩子們嬉笑打鬧的樣子拍給台灣的親戚朋友看,請他們也多來大陸走一走。

 

武漢三鎮、武昌起義、黃鶴樓……在蘇州做銷售代表的王錫元第一次來武漢,一口氣説出不少“武漢關鍵詞”。王錫元説,以前都只是看新聞了解這座城市,疫情後,對這裡更多了幾分關心。這次親身走一遍,他發現“英雄的城市”果然名不虛傳:“非常期待能夠把這一切記錄下來,帶回台灣給朋友們看,希望公司也能來武漢開拓市場。”

 

4天時間裏,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先後來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東湖綠道、戴家湖公園、黃鶴樓、戶部巷、平和打包廠舊址、青和居社區、中國建築科技館等地,感受武漢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基層治理和科技創新等,並且專門來到中建三局集團,參觀火神山、雷神山“兩山”醫院建設紀實展覽,用鏡頭記錄武漢疫後重振的勃勃生機和高品質發展的美好前景。

 

活動還以視頻連線方式,讓武漢和台北兩地青年分享“與武漢的點滴過往”和“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並邀請兩岸攝影愛好者講述武漢的抗疫故事。此次活動由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武漢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武漢台資企業協會等共同主辦。新華社武漢10月25日電(記者徐海波 喻珮)

標簽:臺生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