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個Flag!“十四五”,咱要辦好這87件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11-04 15:32:56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公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著重辦好哪些事?來看梳理→
01 科技創新
1. 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積體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2.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
3.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
4.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5.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
6.健全以創新能力、品質、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
7.支持發展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
8.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挂帥”等制度,擴大科研自主權;
02 産業升級
9.促進産業在國內有序轉移,優化區域産業鏈佈局,支持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
10.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板,加大重要産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多元化;
11.加強國際産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
12.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産業;
13.推動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
14.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
15.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遊、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
16.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
17.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
18.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19.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建設國家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03 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
20.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品質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
21.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22.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開拓城鄉消費市場;
23.完善節假日制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
24.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産業化等重大工程,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重大引調水、防洪減災、送電輸氣、沿邊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
04 深化改革
25.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
26.加強宏觀經濟治理數據庫等建設,提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輔助治理能力;
27.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28.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
05 鄉村振興
29.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
30.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
31.完善鄉村水、電、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品質;
32.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33.建立土地徵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徵收範圍;
34.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
35.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
06 區域發展
36.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産品主産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産力和公共資源佈局;
37.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
38.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39.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07 文化建設
40.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
41.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
42.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08 綠色發展
43.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44.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45.治理城鄉生活環境,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46.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強白色污染治理;
47.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搬遷改造;
48.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49.強化河湖長制,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50.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
51.加強黑土地保護,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
09 對外開放
52.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堅定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合法權益,實現高品質引進來和高水準走出去;
53.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10 提高收入水準
54.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5.完善工資制度,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56.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
57.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
58.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59.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11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60.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品質,促進充分就業;
61.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62.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63.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
64.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
12 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
65.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66.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67.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
68.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69.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
70.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13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71.推進社保轉移接續,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
72.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73.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74.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
75.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
14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76.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77.強化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職能,健全醫療救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78.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
79.支持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
80.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81.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品質,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
82.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83.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84.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準;
85.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
86.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87.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
相關新聞
- 2020-11-03國際銳評: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
- 2020-11-022035,我們將建成這樣的國家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