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十四五”規劃《建議》指明方向 中國將在全球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0-11-04 16:31:43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近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多國專家表示,中國的未來發展藍圖在歷史性轉捩點出現之際到來,中國將在全球發揮更大作用。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説,《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表明,中國對未來發展有明確的路線圖。在他看來,由於中國比很多西方國家更成功地應對疫情,世界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仔細地觀察這些建議。
他進一步指出,全世界都已經很了解中國的經濟實力,現在他們知道中國的治理能力足以應對最大的挑戰。
高風諮詢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祖墀(Edward Tse)也認為,中國的中長期發展建議表明其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相較之下很多發達國家僅僅是在倉促地應付。
他説:“我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轉折,中國所提出的建議將意味著它會在全球經濟和政治領域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因此,我認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願意與中國合作,特別是新興國家。”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指出,重視國內消費很重要,但這不應該僅僅被視為對不確定的國際經濟環境的防禦。
羅奇很贊同有關健全社會保障的建議,認為這將減少對“恐懼驅動”的預防性儲蓄的依賴。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表示,目前國際環境越來越糟糕,還有一些國家妄圖讓中國在科技等領域與全球供應鏈“脫鉤”,因此中國應當將國內生産和消費放在優先位置。
新加坡全球戰略諮詢公司FutureMap管理合夥人帕拉格·康納分析指出,中國能否實現其發展目標,問題之一在於世界是否能接納一個更加發達的中國。
康納説,問題不在於中國向自己和世界供應必需品以及高科技産品的能力,而是需求問題,即哪些經濟體可以吸收這些出口産品並將其用於本國經濟復蘇,這將是未來幾年的中心問題之一。
羅奇指出, 中國成功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今年的新冠疫情,因此我們可以對它設定的未來方向充滿信心。“在過去12年中,中國在應對兩場重大全球危機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與其他大國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