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法文本《論語導讀》入藏國家圖書館

光明日報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陳雪)4日,1688年版法文本《論語導讀》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2019年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尼斯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馬克龍總統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了1688年法國首部《論語導讀》法文本原著。這份國禮被稱為中法文化交流歷史的“無價之寶”,也是儒家思想對外傳播的見證。近日,經外交部等機構協助,國家圖書館迎來了這份特殊的禮物。

 

“這是首部《論語導讀》法文本原著,存世罕有,非常珍貴。這也是我館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歐洲啟蒙時期的外文著作手稿,它的入藏,對於豐富國家圖書館館藏,支持學界開展中歐文明交流歷史研究,幫助社會公眾了解儒家思想的對外傳播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意義。”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説,這部作為國禮的法文本《論語導讀》,精妙而細膩地展現了源遠流長的中法文化交流和歷史悠久的中歐友好交往。

 

國禮法文本《論語導讀》入藏國家圖書館

 

1688年版法文本《論語導讀》 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攝/光明圖片

 

據了解,《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是《論語》在西方的第一個拉丁文譯本,使孔子學説在歐洲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稱“今年在巴黎曾發行孔子的著述,彼可稱為中國哲學之王者。”

 

1688年,法國學者弗朗索瓦·貝尼耶為法國王室作法文本《論語導讀》,全稱為《孔子與王家科學》,第一次用法文表達了孔子的思想。貝尼耶分三章依次將《大學》《中庸》和《論語》的拉丁文翻譯為法文,形成《論語導讀》。《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引發了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等傑出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極大關注,大大推動了歐洲學者對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的研究熱潮。

 

法國駐華大使羅梁表示,法文本《論語導讀》是歷史上首部將一整套儒家經典翻譯成法文的譯著,一經問世便在法國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思想的熱潮,這本珍貴而獨特的抄本今天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不僅凸顯了其在文學以及文物領域的特殊價值,更成為法中兩國數百年來聯繫交往的有力象徵和見證。

 

饒權説,接下來,國圖還將做好這件珍貴典籍的保存保護和研究利用,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舉辦講座、開展學術研討,會同有關研究機構全面、深入地發掘其價值,向社會各界展現各國文明的美好相遇和對話理解,展現不同文明的相互交融與共同發展。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部《論語導讀》的主要內容及其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義,11月4日,國家圖書館舉辦了專題展覽“法文本《論語導讀》入藏展”,以《論語導讀》及1687年巴黎印本的《中國哲學家孔子》為代表,同時展出了《論語》在日本和朝鮮地區的刻本,以及17至19世紀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譯本,體現了儒家經典在世界範圍的傳播。

 

據悉,展覽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將持續至12月6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