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東城墻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墓葬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11-24 15:46:59 | 來源: 光明日報 |
光明日報太原11月23日電(記者李建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對外發佈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近期在平遙古城東城墻外的平遙縣會展、演藝中心項目建設工地成功發掘出一組東周和金代古墓葬。這是迄今在平遙古城附近發掘的年代較早的地下文物遺存,為實證平遙2000餘年建制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出土的三璜聯璧資料圖片
據介紹,此次發掘的這一組東周豎穴土坑墓和金代磚室墓,位於平遙縣東城村南,西距平遙古城東城墻僅800米。東周墓葬上部遭到破壞,僅存底部的墓室,墓室東部被金代磚室墓打破。結構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東西向,口大底小,填土為五花土,墓底四週留熟土二層臺。現存開口長東西3.6米、南北寬2.4米,殘深0.85米。出土器物共計10件(組),包括三璜聯璧、玉飾片、石圭、陶鼎、陶盤、陶碗等,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為戰國早期墓葬。
金代墓葬是一座倣木構磚室墓,東西向,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組成。墓道位於墓室東部,直壁,長僅0.4米。墓門及甬道為磚劵拱形門。墓室結構為圓形土壙、八角倣木構築磚室,穹隆頂,墓壁刷白灰,無壁畫。該墓為遷葬的夫妻合葬墓,埋葬一男一女。出土器物共計7件,包括小瓷碗、陶牛、陶罐、陶魂瓶等。
平遙古城是目前現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縣城城池,現存古城墻主體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築擴修形成的。據文獻記載,平遙縣的建制沿革始自秦平陶縣、漢中都縣。目前,平遙縣針對該墓葬提出原址保護思路,結合即將啟動的縣級博物館建設規劃,做好永久展示利用。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4日 08版)
標簽: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雲之約”海外臺胞雲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台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代化與台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