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走繁榮路——香港在“一帶一路”中尋求復蘇之道

位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東部郊區的中白工業園,未來將吸引超過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為當地帶來12萬就業崗位——這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總部位於香港的招商局集團旗下産業園之一。

 

除招商局集團外,走向“一帶一路”的香港企業還有很多。香港,正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高品質發展中尋求機遇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對香港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我有很多做企業的朋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發展都很好。目前‘一帶一路’開始深入發展,只要我們順著這條路走,就會得到更廣闊的市場。”香港潮州商會會長黃書銳説。

 

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更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機構、專業人才薈萃之地,其金融、貿易、物流、法律和其他服務業均獲國際認可。香港經濟界人士認為,香港目前所具備的優勢,不僅能滿足“一帶一路”不同項目的需求,還能在擴大與世界各地的交流合作中,成為“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項目範圍非常廣泛。香港高度國際化、高水準的專業服務正好能為這些項目提供多元、高標準的支援服務。在融資、會計、保險、風險管理、法律、爭議解決以及基建的籌劃、設計、建築和管理等方面,香港都有一流的世界級專業服務人才。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為推動“一帶一路”發展作出全方位政策的調整,聯繫政府不同司局部門設立“一帶一路”工作組,在“五大領域”——經貿聯繫、金融、國際物流、航運和交通、創新科技及人才交流等政策上進行大力推動,其中部分項目收穫頗豐。

 

“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取得新進展。香港特區與澳大利亞、墨西哥簽訂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與柬埔寨、愛沙尼亞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密切了經貿關係網絡。

 

融入中發展 發展中融入

 

融入就會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招商局“走出去”與有關沿線國家共商共建共享。截至2019年底,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招商局港口網絡成功覆蓋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68個港口;海外物流覆蓋43個國家和地區;重點推進中白工業園、吉布提國際自貿區等四家境外園區開發建設及一系列商業項目。它們為招商局帶來巨大效益,截至2019年底,招商局集團境外企業總資産8556億元人民幣,境外營業總收入達632億元人民幣。

 

在運用好這些優勢的基礎上,香港要更深入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還需為經濟發展尋求新的亮點。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表示,未來五年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創新成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首要核心引擎。要做到高品質發展,需要在基礎研究、創新金融和保護知識産權等諸多創新要素上取得突破,而這些正好是香港的強項。

 

“綠色發展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另一重要支柱。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內地至少需要投資逾兩萬億美元在綠色項目上,發展綠色金融乃當務之急。”王春新認為。

 

王春新説,香港具備獨特條件在內地發展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成為綠色金融的先導者。打造綠色金融中心,為建設綠色低碳灣區提供資金支援,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帶給香港的重大機遇。

 

攜手共建再創香港後疫情時代經濟輝煌

 

在疫情中,香港使用了很多本地研發的科技産品,如居家檢疫電子手環,可重復使用的口罩、傢具抗疫涂層等。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説,這些産品不僅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作用,也有機會進入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市場。

 

“一帶一路”帶給香港很多機遇,正是這些機遇讓香港可以重新佈局謀篇。業內人士認為,創新、內需、開放、綠色是實現“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引擎,後疫情時代香港要從這些重點領域入手,深入謀劃及配合,積極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內需促進者、開放加速器和綠色發展標杆。

 

在東南亞、南亞、中東歐等地調研“一帶一路”相關地區金融市場後,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表示,這些地方都有對接香港資本市場的迫切願望,對互聯互通特別是資金融通有殷切期盼。香港可通過股本融資、債券融資、基金融資三管齊下形成廣義“一帶一路”國際板。

 

王春新認為,香港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還可以在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提高文化軟實力以及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發力,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思路和經驗,為香港爭取實實在在的發展利益。

 

同時,王春新也表示,香港社會各界應進一步確立發展為先、民生為本、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等新理念,摒棄陳舊過時觀念和僵化政策做法,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系統性推進,推動香港向創新型經濟轉型,使香港儘快走出困境。

 

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王茜 張雅詩

標簽: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