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 環保不鬆勁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幾年,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環境品質持續向好。但是,個別地方仍存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慢作為的現象。今年6月至10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隨生態環境部聯合調查組第三次對長江沿線11省市進行明察暗訪,發現長江流域有的地方污染排放等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仍然存在。

 

位於長江流域的江西銅業集團下屬永平銅礦建成于1984年10月,日採選礦石1萬噸,按照要求,礦山開採之後必須進行生態修復,但是由於修復不到位,導致整個礦山滿目瘡痍,到處流淌著暗紅色的滲濾液,環境風險突出。近年來,生活在附近的群眾不斷投訴礦山污染導致周邊區域大量耕地被污染,已無法耕種。

 

現場調查發現,由於礦區裸露和大量棄石露天堆放,硫鐵礦氧化導致酸性廢水大量浸出,村民反映,硫酸水的危害就是讓土壤板結,土質的變化使作物無法生長,不要説莊稼,有些地方甚至連草都長不出來。

 

調查人員表示,酸性廢水的大量浸出,不僅造成垮壩或土地的板結無法耕種,更可怕的是,通過地下滲漏已經讓周邊土壤遭受到嚴重污染。監測結果顯示,廢水中銅、鋅、鎘、鎳的濃度分別超過排放標準的23倍、32.3倍、4.6倍和3.4倍, PH值甚至低到了1點幾。而企業污水處理設施的簡陋程度,出乎調查人員的意料。

 

調查人員喻旗説:“這個處理能力根本就不夠,小柴油機在那弄,那麼大量的水,一個很小的設施根本就應付不了,説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掩耳盜鈴,自己糊弄自己還可以,好像有個設施做給檢查的同志看一看,實際上,從地下走出去的量比這個量大得多。”

 

這些高濃度重金屬酸性廢水存于無任何防滲措施的坑塘,生態環境污染風險十分突出,抽檢的外排水渠中鋅濃度最高為2.9毫克/升、鎘濃度最高為0.027毫克/升,分別是地表水Ⅲ類標準的2.9倍和5.5倍。

 

調查人員表示,造成永平銅礦污染越來越嚴重的原因還在於沒有把礦産資源利用好,污染物源源不斷地産生。

 

調查走訪中,調查人員經過了一個棄土場,遠遠看去,幾個推土機推下來的渣土中明顯混雜了一些貌似生活垃圾的東西,按照規定,生活垃圾不允許像這樣堆放在棄土場,就在調查人員感到疑惑時,一輛垃圾車從眼前駛過。調查人員跟隨垃圾車來到山頂,發現山頂不止有生活垃圾,還有化工袋子。

 

這時,一位自稱是礦山保衛組的負責人表示,這些含有危險廢物的工業垃圾倒在山上是經過環保審批的。

 

除了像這樣的工業污染外,一些地方的生活污染問題也較為突出。調查發現,由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不到位,一些沿江沿河城鎮污水直排、水體黑臭、河湖污染等情況還比較多見。

 

淠河,流域面積6000平方公里,是淮河的重要支流,流經安徽省六安市城區。調查發現,六安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淠河,群眾反映強烈。

 

北郊支渠是一條流經多個住宅小區的城市內河,由於沿途生活污水直排,導致水體發黑,臭味難聞。調查中,當地一家環保技術公司的負責人説他們設了5個臨時性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每天能夠處理近800噸污水。

 

六安大禹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説:“污水處理效果很好,都是達標的。一級B的化學需氧量是60毫克/升,氨氮是5到8毫克/升,總磷是1毫克/升,設備一直運行很好。”

 

這位負責人一直強調,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良好,可當調查人員爬上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後,打開蓋子卻看到裏面在曝氣,沒有任何活性污泥在裏面,起不到凈化水質的作用,相當於污水經過曝氣直接就出去了,沒有活性污泥就沒辦法去除污染物。

 

經檢測,這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氨氮的進水濃度為25.8毫克/升,出水氨氮濃度為25.7毫克/升,變化不大;進水總磷濃度為1.72毫克/升,出水總磷濃度甚至不降反升,為3.09毫克/升,均超過污水一級B排放標準。

 

調查還發現,淠河沿岸生活污水通過排澇閘直排現象突出,多個排澇閘有大量黑臭水體排出。

 

經檢測,北郊支渠排入淠河的水體中COD(化學需氧量)濃度為115毫克/升,氨氮濃度為24.3毫克/升,總磷濃度為4.39毫克/升,分別是地表水三類標準的5.75倍、24.3倍和22倍,已經遠遠超過重度黑臭水體的標準。由於六安市城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截至目前,每天數萬噸生活污水直排淠河,導致六安城區下游淠河水質無法穩定達標。

 

此外,這次的聯合調查組還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過的部分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回訪。

 

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金龍礦業是一家停産了多年的企業,但企業停産了,污染卻並沒有停止,衡東縣為此經過多次治理,但是採礦造成的土地污染問題依然成為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期間被群眾反復投訴的重點問題之一。當時督察組檢測數據顯示,金龍礦業尾礦庫滲漏出水砷超標42.6倍,周邊區域地表水鉛、砷、鎘均超Ⅲ類標準。

 

針對督察組的要求,衡東縣提出了包括生産生活用水、尾礦庫整治、農田水利修復、廢水治理等一系列環保整治方案,並承諾在2017年8月或12月前完成整改。如今三年多過去了,村民們對金龍礦業的整改並不認可。

 

調查人員進入企業內部,發現這家已停産多年的企業場內早已破敗不堪,地面上隨處可見鐵銹色污水流過的痕跡,當地承諾的廢水處理站至今仍未運行,污水收集不到位,處理水池滲漏明顯,收集水溝已嚴重損壞。

 

調查人員在使用無人機航拍時發現,廢水處理站對面的尾砂庫疑似發生泄漏,庫腳下還有村民種菜,調查人員對菜地周圍進行了調查,發現現場仍有污水滲出。

 

調查人員喻旗説:“污水都是沒有經過收集直接排入環境的,從尾礦庫裏滲漏出來的一些東西,我們用X射線熒光分析儀打一下,看看什麼情況?砷含量有18%,這也太嚇人了吧。”

 

調查人員在現場對照牌子上“金龍礦區環保綜合整治方案”的完成時間,發現三年以來,多數整改項目均沒有到位,這導致污染問題久拖不決,當地群眾的基本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喻旗説:“整改是形象工程,整個尾礦庫的滲漏沒解決。老闆把錢掙了,拿走了,污染留給了當地,給老百姓帶來災難,最後政府還得買單。”

 

調查組沿江發現的問題,不僅有工業、生活、農業面源、垃圾滲濾液等環境污染問題,還有湖泊、礦山、森林等生態破壞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説明個別地方對生態保護仍然存在落實不到位、不徹底甚至陽奉陰違的問題。長江大保護尤其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才能真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