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是海峽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評《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1-11 16:47:46 | 來源: 光明日報 |
九州出版社2020年10月推出的孫亞夫、李鵬等著的《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系統總結了1979年以來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前進與反復的曲折變化,對於如何推動新時代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和建議。作為一部關於海峽兩岸關係歷史的學術著作,值得向讀者推薦。
除導言外,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共6章,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分別概述6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是縱的敘述;下篇共9章,前8章分別從兩岸政治關係、協商談判、經濟關係、文教交流、社會交往、涉臺法律事務、兩岸涉外事務和臺海軍事安全深入展開,是橫的敘述。最後一章是全書總結,概述了40年兩岸關係的主要特徵和重要啟示。導言概括了全書15章的內容,從40年兩岸關係的歷史性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國家必然實現統一的大趨勢中,提煉出四點認識和體會。全書廣泛徵引史料,除大陸和台灣各種公私著述以及外文資料,還引用了若干權威網站資料和學位論文;對兩岸關係中的主要方面作了深度剖析,縱橫交織,夾敘夾議,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對兩岸關係中的要點、難點、亮點,多有點睛之筆。
本書主要作者之一孫亞夫,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參與兩岸事務的談判和處理,現任海協會副會長,他撰寫了導言和全書的總結,對處理兩岸關係的實踐作了理論概括和提升;李鵬現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該院自1980年成立以來,一直研究台灣歷史,密切關注兩岸關係發展。孫亞夫、李鵬率廈大臺研院以及國內進行台灣研究的學者,對40年兩岸關係的各個方面作了非常專業的剖析。本書建立在專業性基礎上,非常值得關注兩岸關係的學者、涉臺智庫和官員以及關心國家統一的各方面讀者閱讀。
讀完全書,掩卷長思,對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的認知更加深刻強烈。台灣與大陸聯繫歷史悠久,康熙時期從明鄭手裏收回成為福建的一個府,1885年建省。1895年因《馬關條約》被日本割去。1941年12月,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宣佈廢除中日之間的一切條約,《馬關條約》理所當然作廢。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回歸祖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得到全部歷史史實的證明,毋庸置疑。“台獨”分子鼓吹“台灣從來是一個國家”,拿不出任何史實佐證,完全是虛妄之詞。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違反人民要求和平的意願發動內戰,在解放戰爭中被摧枯拉朽,敗逃台灣。正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解放台灣的時候,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並派遣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中國黨和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在美國支持下,蔣介石在台灣打起“中華民國”旗號,與祖國大陸相對抗。一個時期在國際上出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還是“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爭論。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成為國際共識。1949年後的台灣問題,是國家統一前的內部問題。國家統一了,台灣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是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兩岸的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法律關係、人員往來關係、軍事關係,都不能脫離一個中國的範疇。李登輝提出“兩國論”,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台灣”都脫離了一個中國的範疇,兩岸關係的路就走進死衚同,連海協會、海基會的協商也不得不停擺。“九二共識”是以一個中國為前提的。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路就走活了,兩岸來往就呈現熱絡狀態,兩岸交往就可以作出制度性安排,處理兩岸關係的部門也可以直接來往,這就給進一步討論國家統一提供了前提。
一個中國不僅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祖國大陸真誠追求和平統一,真誠追求“一國兩制”,前提都是建立在一個中國基礎上。在這個前提下,海峽兩岸可以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發展兩岸關係的規劃、和平統一的步驟和安排、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地位相適應的活動空間、與實現和平統一有關的其他任何問題展開協商和談判,達成國家和平統一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個中國的前提沒有了,和平統一的可能就喪失了。2005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就是針對如果喪失了這一前提,“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社會輿論不斷關注和統還是武統,其實完整的答案就在這裡。
一個中國也是兩岸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從一個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理由出發,從一個中國的國際共識出發,“台獨”沒有立足的歷史和現實政治基礎。鼓吹“台獨”和謀求“台獨”都是背叛一個中國立場的,都是背叛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都是抵制和阻擾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必須堅決反對,必須和謀求“台獨”的利益集團及其代表人物作堅決鬥爭,必鬚根除“台獨”勢力。
一個中國還是兩岸反對美國干涉的政治基礎。1971年中美開始關係正常化進程以後,中美兩國簽訂的三個聯合公報均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美兩國關於兩國關係以及涉臺問題的基礎性文件。但美國自己在國內又通過了一個所謂《與台灣關係法》。美國把台灣當作“棋子”,阻擾中國統一,是我們必須堅決反對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是我們反對美國對臺政策的政治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看,美國的干涉不能阻止中國的國家統一。
堅持一個中國的實質,是堅持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的立場。“台獨”勢力意欲“台灣獨立建國”、意欲使“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是不可能得逞的。他們借殼下蛋,以“中華民國在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或者“中華民國台灣”招搖撞騙,是違反國際共識的,是違反一個中國的本質定義的,也是達不到分裂目的的。國家追求和平統一,追求“一國兩制”,當然不能允許“台獨”勢力以任何名義繼續存在。這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基本含義。
30多年前討論兩岸關係,常常有“時間在哪一邊”的議論。有的台灣朋友認為時間在台灣一邊,因為台灣有經濟發展優勢,有所謂“民主制度”優勢。30多年過去了,歷史證明時間不在台灣一邊。大陸的發展不斷改變著決定臺海基本格局的力量對比態勢。大陸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民主政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主政治,是有利於國家發展、社會安寧、人民幸福的民主政治。反觀台灣的所謂民主,已經被許多台灣人指為劣質的民主,社會混亂、民生福祉受到漠視,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對提升台灣人民的中華民族榮譽感、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水準,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作者:張海鵬,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相關新聞
- 2021-01-06眾盼“雨過天晴”,她卻“一意孤行”
- 2020-12-31國臺辦2020“年終總結”來了!
- 2020-12-312020年閩臺關係十大新聞評選結果出爐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